时间: 2025-05-02 12:5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5:16
管城子无肉食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
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
在管城的酒肆里没有肉食的款待,唯有孔方兄的绝交信在手。
文章的功用并不为世所重视,犹如丝网缠绕着露珠一般。
校对书籍与著作的诏令频繁而来,然而我仍然可以上车问路如何。
忽然想起和僧侣在床上同吃野餐的情景,梦中随秋雁飞往东湖。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秋雁到东湖”:秋雁迁徙的意象,常被用来表达离别和思念的情感。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黄庭坚的晚年,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及对世俗价值的反思。诗中流露出对学术及人生的感慨。
《戏呈孔毅父》是一首交友之作,黄庭坚在诗中透过对友人孔方兄的提及,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世俗的讽刺。诗的开头就以“管城子无肉食相”引入,显示出当时社会的冷漠与世态炎凉。接着提到孔方兄的绝交书,传达了对友情的失落感,隐含了对社会关系的反思。
接下来的“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则强调了文章的价值被忽视,与自然界中微小的露珠相比,文章显得脆弱而无力。这种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知识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反映出诗人对学术价值的无奈。
“校书著作频诏除,犹能上车问何如”则展现了黄庭坚作为一位学者的坚韧与不屈,尽管身处逆境,仍然能够保持对人生的探索与追求。而最后的“忽忆僧床同野饭,梦随秋雁到东湖”则通过回忆增添了一丝温情,表明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与对友谊的怀念。
整首诗在语调上既有对社会现象的批评,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对社会冷漠的批评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示了他在困境中对人生的反思和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黄庭坚在诗中提到的“孔方兄”指的是什么?
A. 一位朋友
B. 钱币
C. 一种动物
D. 一种植物
诗中“文章功用不经世,何异丝窠缀露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学术的自豪
B. 对知识的无奈
C. 对财富的渴望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黄庭坚的《戏呈孔毅父》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两者都涉及友情与人生,但黄庭坚更偏向于反思与内省,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洒脱,展现不同的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