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

时间: 2025-05-04 10:29:14

诗句

三年不作山中客,才踏船舷眼便明。

曳杖直登千尺磴,尚欣脚力慰生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29:14

原文展示: 腊月二十二日渡湘登道乡台夜归得五绝 张栻 〔宋代〕 三年不作山中客,才踏船舷眼便明。 曳杖直登千尺磴,尚欣脚力慰生平。

白话文翻译: 三年没有成为山中的客人,刚踏上船舷眼睛就明亮起来。 拄着拐杖直接登上千尺高的石阶,仍然欣喜于脚力能慰藉平生。

注释:

  • 曳杖:拄着拐杖。
  • 千尺磴:形容极高的石阶。
  • 尚欣:仍然感到高兴。
  • 脚力:指行走的能力。
  • 慰生平:慰藉一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栻在腊月二十二日渡过湘江,登上道乡台后夜归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久别山林后重归自然的喜悦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久别山林后重归自然的喜悦。首句“三年不作山中客”直接点明了时间的久远和诗人对山林的思念。次句“才踏船舷眼便明”用“眼便明”形容诗人踏上船舷时心情的明亮和愉悦。后两句“曳杖直登千尺磴,尚欣脚力慰生平”则通过“曳杖”和“千尺磴”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欣然登高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年不作山中客”:表达了诗人长时间未能亲近自然的遗憾。
  2. “才踏船舷眼便明”:用“眼便明”形容诗人心情的明亮和愉悦。
  3. “曳杖直登千尺磴”:通过“曳杖”和“千尺磴”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的精神。
  4. “尚欣脚力慰生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修辞手法:

  • 拟人:“眼便明”将眼睛拟人化,形容诗人心情的明亮和愉悦。
  • 夸张:“千尺磴”夸张地形容石阶的高大,增强了诗句的气势。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通过描绘诗人重归自然的喜悦和欣然登高的精神风貌,展现了诗人不畏艰难、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曳杖:象征着诗人的老练和从容。
  • 千尺磴:象征着艰难和挑战,也象征着诗人的勇气和决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眼便明”形容的是什么? A. 眼睛明亮 B. 心情明亮
  2. “千尺磴”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艰难 B. 平坦
  3.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张栻的其他山水诗,如《游岳麓寺》等。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望岳》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登高的精神。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张栻诗集》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韩宗弼 次韵毛君烧松花六绝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赠右番赵侍郎 西轩画枯木怪石 车浮〈并序〉 子瞻喜雨亭北隋仁寿宫中怪石 扬州五咏 平山堂〈欧阳永叔所建。〉 和李公择赴历下道中杂咏十二首 宿迁项羽庙 次韵子瞻送千乘千能 病后白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閠字旁的字 不惜一切 臼字旁的字 物开头的成语 指猪骂狗 迸息 辰字旁的字 毛字旁的字 瞬息万变 森整 本朴 聚结尾的成语 故剑情深 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好古敏求 揖逊 斤字旁的字 包含绩的词语有哪些 一人做事一人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