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兰》

时间: 2025-05-06 00:27:29

诗句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

英浮汉家酒,雪俪楚王琴。

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

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27:29

原文展示:


李峤 〔唐代〕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
英浮汉家酒,雪俪楚王琴。
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
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高雅的境界。诗人身处一个虚静的室内,四周清幽,像是重新寻觅到了一个理想的境地。他忘却了言语,心灵与自然的契合如同金石般坚固。诗中提到的“英浮汉家酒”,表达了汉代的美酒如同浮云般轻盈,而“雪俪楚王琴”则形象地描绘了楚王的琴声如雪般洁白动人。接着,诗人写到高大的殿宇中轻轻飘散的香气,以及高台上远远传来的吟唱声。最后一句“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表达了对人才的渴望与对山阴隐士生活的向往,感叹在这样的环境中,谁愿意去探访那遥远的山阴呢?

注释:

  • 虚室:指空旷的房间,象征清静。
  • 重招:再次寻觅。
  • :“契”在此处有相契合之意。
  • 断金:比喻友谊或心灵的深厚。
  • 英浮:英气浮动,形容酒的清醇。
  • :形容声音如同雪般柔美。
  • 吹吟:吟唱的声音。
  • 擢秀:指拔尖的人才。
  • 山阴:指隐居的地方,象征清幽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峤,字景仁,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72年,卒于公元842年。他以清新典雅的诗风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李峤的诗作常常蕴含哲理,深受后人喜爱。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理想的境界,表达了对自然和高雅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李峤的《兰》是一首典雅的抒情诗,整首诗通过清新脱俗的意象,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宁静的氛围。诗人以“虚室”开篇,展现了一个理想的隐居环境,似乎有意让读者置身于此,感受到那份静谧与和谐。接下来的“忘言契断金”,则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连接,仿佛在传递一种超越语言的默契。

诗句中提到的汉家美酒和楚王琴声,分别代表着文化的传承与艺术的魅力,彰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赞美与向往。而“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则将场景推向了一种更为广阔的境界,诗人不仅仅是描述一个空间,更是在表达一种对高雅艺术生活的追求。

最后的“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则是对人才的渴望与对隐逸生活的思考,似乎在感叹即便有如此美好的环境,仍然难以吸引真正的高人前来。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出一种淡泊明志、追求高雅的生活态度,极具哲理性和思考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虚室重招寻:描绘一个空旷而清幽的房间,诗人再次寻觅理想的栖息之地。
  2. 忘言契断金:忘却语言的交流,心灵的契合如同金石般牢固。
  3. 英浮汉家酒:形容汉朝的美酒轻盈而清醇,具有文化的象征。
  4. 雪俪楚王琴:楚王的琴声如雪般清脆动人,体现了音乐的美感。
  5. 广殿轻香发:高殿上散发出的轻香,营造出一种优雅的环境。
  6. 高台远吹吟:高台上传来的吟唱声,仿佛在远方飘荡。
  7. 河汾应擢秀:河汾的水流应当能孕育人才。
  8. 谁肯访山阴:对隐士生活的感慨,指出即使环境优美,仍然难以吸引高人访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忘言契断金”,将深厚的情感比作金石,表现其坚固。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诗中使用了许多自然意象,如“雪”、“香”,表现出清新脱俗的气质。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高雅生活、自然宁静的渴望,以及对人才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追求理想与隐逸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虚室:象征宁静、空灵的空间,表达诗人的心境。
  • 英浮:代表着美酒的轻盈,象征文化的丰富。
  • 雪俪:象征音乐的纯净与美好,体现了艺术的魅力。
  • 高台:象征着高尚的追求与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虚室”指的是什么?

    • A. 繁华的城市
    • B. 空旷的房间
    • C. 热闹的酒席
    • D. 喧闹的市场
  2. “忘言契断金”这句表达了什么?

    • A. 友谊的脆弱
    • B. 友情的深厚
    • C. 语言的交流
    • D. 文化的传承
  3. “河汾应擢秀”中的“擢秀”指的是什么?

    • A. 招募人才
    • B. 赞美风景
    • C. 述说历史
    • D. 追求艺术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李峤的《兰》与王维的《竹里馆》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李峤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契合,而王维则通过竹林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入门》

相关查询

辛未礼闱后张孝达制军与潘文勤公大公名士于龙树院治觞选客手札七通夏闰枝编修装册徵题 其一 点绛唇 饯春 南乡子·斜月半胧明 点绛唇·饯春 甘州/八声甘州 甘州(寿贾师宪) 八声甘州(送翁时可如宛陵) 瑞鹤仙·湿云粘雁影 少穆被命还朝以诗二章迎之 其一 癸卯闺秋被命东归少穆尚书以诗赠行次韵却寄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耳字旁的字 皿字底的字 也字开头的成语大全_也字成语汇总 阿姨字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表里相济 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龙老字的笔顺怎么写?龙老字笔顺详解,助你规范书写汉字_汉字笔顺学习 黄梅不落青梅落 包含蒙的成语 骂嚷 四百字作文怎么写?这份四百字作文写作指南,让你轻松掌握写作技巧_作文写作不发愁 遑迫 车字旁的字 稚语 包含蠲的词语有哪些 哭天抢地 时清海宴 童字篆书书写指南_篆书童字写法详解 筋缕 秀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