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中秋月二首》

时间: 2025-05-02 13:09:43

诗句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09:43

原文展示: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白话文翻译:

在青空之外,月亮的圆缺交替,东风吹拂了万古。是谁在种植丹桂,却不长出月亮的枝头?明亮的月亮高悬在寒冷的天空,大家都说四海之内都是团圆的景象。怎能知道千里之外,是否也在经历着雨风的侵袭?

注释:

  • 盈缺:指月亮的圆满和缺损。
  • 青冥:指天空。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着生命的复苏。
  • 丹桂:指一种桂花,通常与中秋月相联系。
  • 轮枝:月亮的分支,借此表达与月亮的关系。
  • 圆魄:圆月,指明亮的月亮。
  • 寒空:指寒冷的天空。
  • 四海同:四处的人都在同一轮明月下。
  • 千里外:指远方,隐喻与亲人之间的距离。

典故解析:

  • 丹桂:在中国文化中,桂花象征着团圆和美好,常与中秋节相关联。
  • 圆月:中秋节的象征,代表团圆和亲情。
  • 东风: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春天的来临和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峤(约685年-758年),字君谏,号白石,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律诗与绝句,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中秋节前后,反映了作者对月亮的感慨以及对人间亲情的思考,表达了对团圆的向往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李峤的《中秋月二首》以清澈的月光为背景,融合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情冷暖的思索。诗的开头以“盈缺青冥外”引入,描绘了月亮的变化与永恒的东风,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接着,诗人以“何人种丹桂”发问,暗含自己对那些在月下辛苦耕耘、追求美好的人们的敬意和思考。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一句,表达了月亮的圆满象征着人们的团圆,似乎让无论身处何地的人都共享这一美好时刻。然而,最后一句“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则拉回了现实,提醒读者即使在这样的团圆时刻,也许远方的亲人正经历着风雨,这种情感的对比使人倍感思念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清晰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将中秋的团圆与远方的思念巧妙结合,展现了李峤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盈缺青冥外:诗人从月亮的变化入手,描绘出月亮在浩瀚天空中的状态,表现了自然的规律。
  2. 东风万古吹:借用东风的不断吹拂,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
  3. 何人种丹桂:引发思考,谁在为美好的事物而努力。
  4. 不长出轮枝:表达了一种无奈,尽管努力却难以得到应有的成果。
  5. 圆魄上寒空:月亮高悬,象征着团圆的理想。
  6. 皆言四海同:意指大家在同一明月之下,感受到团聚的美好。
  7. 安知千里外:转折,表现出对远方亲人的挂念。
  8. 不有雨兼风:暗示远方或许并不如理想中的美好,带来思乡之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中,前后句结构相似,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月亮比作团圆,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 反问:以“何人种丹桂”引导读者思考,增加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对团圆的渴望与对亲情的思念,既表达了对美好时刻的珍惜,也反映了生活中的无奈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团圆和思念。
  • 东风: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复苏。
  • 丹桂:象征美好与追求。

这些意象在中国文化中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亲情的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李峤的《中秋月二首》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悲伤
    D. 愤怒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丹桂”象征着__

  3. 判断题:诗中“安知千里外”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无奈与思念。
    对 / 错

答案:

  1. B. 思念
  2. 团圆与美好

相关查询

贤八咏·靖节采菊 贤八咏·嵇康抚琴 贤八咏·和靖探梅 贤八咏·杜甫吟诗 戏叔纳宠 溪山堂玩月 西山雪岭 西山庵居 戊午喜罢和籴 戊午喜罢和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丿字旁的字 三言五语 鸟枪 围攻 演撒 高才大德 指顾之间 搪瓷 众盲摸象 二字旁的字 川字旁的字 金无足赤 麦字旁的字 乘人之危 靣字旁的字 诳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