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小重山·倩得薰风染绿衣》

时间: 2025-05-07 07:06:10

诗句

倩得薰风染绿衣。

国香收不起,透冰肌。

略开些子未多时。

窗儿外,却早被人知。

越惜越娇痴。

一枝云鬓上,那人宜。

莫将他去比荼。

分明是,他更的些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6:10

原文展示

小重山·倩得薰风染绿衣
辛弃疾

倩得薰风染绿衣。国香收不起,透冰肌。略开些子未多时。窗儿外,却早被人知。越惜越娇痴。一枝云鬓上,那人宜。莫将他去比荼。分明是,他更的些儿。

白话文翻译

倩得薰风染绿衣:轻轻地被春风染上了绿衣裳。
国香收不起,透冰肌:清香的花朵无法收起,透出如冰般的肌肤。
略开些子未多时:花瓣刚刚开放,还不久。
窗儿外,却早被人知:窗外的情景,却早已被人察觉。
越惜越娇痴:越是珍惜,越显得娇嫩痴迷。
一枝云鬓上,那人宜:那个人正好配得这枝如云般的鬓发。
莫将他去比荼:不要拿她与荼(苦菜)相比较。
分明是,他更的些儿:显然是,她更加出众一些。

注释

  • :美丽、可爱的意思。
  • 薰风:温暖的春风,象征着春天的气息。
  • 国香:指花朵的香气,常用以形容名花。
  • 透冰肌:形容肌肤晶莹剔透,如冰一般。
  • 窗儿外:指窗外的世界,表达一种与外界的联系。
  • 云鬓:形容发髻如云般柔美。
  • :苦菜,象征平凡、苦涩的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南宋著名词人、政治家,代表作有《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其词风豪放、激昂,常反映个人的抱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

本词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辛弃疾壮年,他在政治上多次遭遇挫折,内心对国家的忧虑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他作品中那种复杂的情感。

诗歌鉴赏

《小重山·倩得薰风染绿衣》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一个轻柔而美丽的女子,似乎是在借用自然的美来映衬人间的情感。诗人在开篇用“倩得薰风染绿衣”展现出春风拂面、万物复苏的生机,紧接着以“国香收不起,透冰肌”描绘女子的美丽与清香,体现了诗人对女性的欣赏与赞美。

在“略开些子未多时”中,隐含着春花刚绽放的短暂之美,带有一种脆弱而又珍贵的感觉。而“窗儿外,却早被人知”,则暗示着这份美丽并非只属于诗人自己,外界的目光已然注意到了这一切,传达出一种无奈的心情。

“越惜越娇痴”反映出诗人对美的渴望与珍惜,情感愈发浓烈,似乎在呼唤着对方的回应。在最后两句中,诗人通过“莫将他去比荼”及“分明是,他更的些儿”来强调对方的独特与无可替代,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情感依恋。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人间美好,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和对爱情的渴望,情感深邃而丰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倩得薰风染绿衣:以春风来渲染美的形象,象征春天的到来。
  2. 国香收不起,透冰肌:强调了女子的美丽与清香,令人陶醉。
  3. 略开些子未多时:微微开放的花朵,暗示春天短暂。
  4. 窗儿外,却早被人知:引入外界的关注,暗示美丽的无奈。
  5. 越惜越娇痴:情感的加深使得美感愈发珍贵。
  6. 一枝云鬓上,那人宜:形象化地描绘出适合的对象。
  7. 莫将他去比荼:强调对方的独特之美。
  8. 分明是,他更的些儿:再次确认对方的卓越,感情真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美丽比作春天的花朵。
  • 拟人:赋予春风和花朵以情感。
  • 对仗:词中运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美丽女子的欣赏以及对爱情的渴望,蕴含着对美好与短暂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薰风:象征温暖、春天、生命的复苏。
  • 国香:代表独特、芬芳的美好事物。
  • 冰肌:象征清纯、剔透的美丽。
  • 云鬓:表现出女子的柔美与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倩得薰风染绿衣”中的“倩”意为: A. 美丽
    B. 忧伤
    C. 冷漠

  2. “国香收不起”中的“国香”指的是: A. 一种特产
    B. 花朵的香气
    C. 地方特产

  3. “莫将他去比荼”的意思是: A. 要与他人比较
    B. 不要拿她与苦菜相比
    C. 希望与他人结亲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

诗词对比

辛弃疾的《小重山·倩得薰风染绿衣》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思恋,但辛弃疾更多地展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与对女性的独特情感,而李清照则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与自我反省,展现出女性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两者在风格与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互为补充。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鉴赏》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解析》

相关查询

舟宿 次蒋颖叔韵 潭岚院 巡边 其六 巡边 其五 巡边 其四 巡边 其三 巡边 其二 巡边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己字旁的字 必要产品 艺林 疑神见鬼 一年一回 折文旁的字 佣书 黑字旁的字 防暴警 齒字旁的字 藏锋敛锷 包含芦的词语有哪些 桑田沧海 鸾飘凤泊 三点水的字 头撞南墙 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