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3: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3:52
《浣溪沙(种松竹未成)》
辛弃疾
草木於人也作疏。
秋来咫尺共荣枯。
空山晚翠孰华余。
孤竹君穷犹抱节,
赤松子嫩已生须。
主人相爱肯留无。
这首诗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草木在人的影响下显得稀疏。到了秋天,人与自然的命运如同咫尺之间,荣枯相伴。空山中的晚翠,究竟还有多少华美呢?孤竹虽身处困境,依旧坚守气节,赤松子虽然幼嫩,却已经长出了须根。主人如果相爱,怎能轻易离去呢?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是南宋著名的词人和政治家。他的作品以豪放激昂和深刻的情感著称,常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辛弃疾的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理想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松竹的描绘,反映出他对理想的坚持与对世事的感慨。
这首《浣溪沙(种松竹未成)》通过草木的荣枯变化,映射出人生的无常与坚守的价值。诗的开头以“草木於人也作疏”引入,表现出人与自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秋天的来临使得草木的生长显得更加稀疏,既是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也是对自然变化的无奈。接着“空山晚翠孰华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慨,空山的晚翠似乎在问:在这无常的世界里,还有多少华美存在?
“孤竹君穷犹抱节,赤松子嫩已生须”则展现了辛弃疾对理想与坚守的追求。孤竹即使在困境中,仍然坚持自己的气节,赤松子虽年轻却已开始展现生命力,寓意着希望与坚韧。最后一句“主人相爱肯留无”,引发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表达了对真情的珍视与渴望。
整首诗在叙述中融入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情感真挚而深刻,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人性的洞察。辛弃疾通过对松竹的描绘,传达了他对理想、情感与生活的深切理解,给人以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理想的坚守,强调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和对情感的珍惜。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孤竹”象征什么?
A. 困境中的坚持
B. 一种植物
C. 秋天的景象
D. 诗人的理想
诗中“空山晚翠孰华余”的含义是?
A. 空山的晚翠还有多少华美
B. 空山的景象美丽
C. 秋天的美景
D. 自然的无常
诗中“主人相爱肯留无”表达了什么?
A. 对情感的珍视
B. 对离别的无奈
C. 对自然的思考
D. 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