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临江寺僧以金线猿皮蒙棐几》

时间: 2025-07-28 09:51:02

诗句

蒙茸冒枯几,想像挂霜枝。

永失金衣友,文章安用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9:51:02

原文展示:

蒙茸冒枯几,想像挂霜枝。
永失金衣友,文章安用为。

白话文翻译:

这张蒙着毛茸茸的旧几,仿佛是挂着霜的树枝。
我永远失去了身穿金衣的朋友,写文章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

  • 蒙茸:指覆盖着毛茸茸的东西,形容几上覆盖的状态。
  • 枯几:枯萎的几案,象征着残败和失落。
  • 金衣:比喻有才华、地位高贵的人,或者指代诗人所珍视的友人。
  • 安用为:又有什么用呢,表示无奈与失落。

典故解析:

“金衣友”可以理解为作者失去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朋友,可能隐喻的是作者对于友谊和才华的珍惜及失去后的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作,与苏轼齐名,被誉为“苏黄”。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黄庭坚晚年,正值人生的失落期,作此诗时,或是经历了友人的离世,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意象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开头两句描绘了一个孤独的景象:一张蒙着毛茸茸的几案,似乎是在寒冷的冬天,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这里的“蒙茸”,不仅描绘了物象的外观,更透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和孤寂。接下来的两句则直接表达了对失去朋友的悲痛,以及对文学创作意义的质疑。诗人用“永失”来强调失去的不可逆转,暗示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不舍。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情的意蕴,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友谊的珍贵。黄庭坚的诗歌常常带有个人情感,融合了人生哲学,令人在欣赏诗的美感中,感受到深沉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蒙茸冒枯几:描述几案上覆盖的毛茸茸的物体,传达出一种凋零与孤独的感觉。
  2. 想像挂霜枝:将几案与挂霜的树枝相联系,暗示了寒冷和孤寂。
  3. 永失金衣友:表达对失去朋友的深切怀念,强调友谊的珍贵。
  4. 文章安用为:对写作的无奈与失落,反映出诗人对文学创作意义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几案比作挂霜的树枝,生动形象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 对仗:前后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生命脆弱的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枯几: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失落。
  • 金衣友:象征着珍贵的友谊与才华的丧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蒙茸”指的是什么?

    • A. 干枯的树木
    • B. 毛茸茸的东西
    • C. 一张桌子
    • D. 一只动物
  2. “永失金衣友”中“金衣”比喻什么?

    • A. 贫穷的人
    • B. 有才华的朋友
    • C. 一种衣服
    • D. 珍贵的物品
  3. 诗人对写作的态度是?

    • A. 愉快的
    • B. 无奈的
    • C. 轻松的
    • D. 兴奋的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苏轼:两人都是北宋杰出的诗人,黄庭坚的诗常显得更加细腻和个人化,而苏轼则更为豪放与奔放。两者在对人生与友谊的感悟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庭坚研究》
  • 《宋代诗人传记》

相关查询

忆江南十阕 其三 忆江南 其一 忆江南 寒月四首 三 忆江南故宅 忆江南十首 其九 忆江南 忆江南 忆江南 其二 忆江南三首 其一 忆江南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建之底的字 男不对女敌 效款 冲静 高山仰止 目睁口呆 力字旁的字 盲翁扪钥 色字旁的字 走之旁的字 聪耳 骨字旁的字 安分守己 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周角 谳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