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新复燕居庙成敬和忠宪先师废院诗 其二》

时间: 2025-04-30 23:40:19

诗句

昔年朝士毁东林,世道凌夷遂陆沉。

一亩故宫今尚在,谁人认取不凋心。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3:40:19

原文展示:

昔年朝士毁东林,世道凌夷遂陆沉。
一亩故宫今尚在,谁人认取不凋心。

白话文翻译:

过去的朝廷士人毁坏了东林,世道动荡不安,导致陆地沉沦。
一亩昔日的故宫如今依然存在,谁人能认出它来,心中不感凋零?

注释:

字词注释:

  • 朝士:指朝廷中的士人,通常是指官员或有地位的知识分子。
  • 东林:指东林党,明代的一个政治团体,以反对权臣而著称。
  • 凌夷:意为受到欺凌和压迫,形容社会动荡不安。
  • 陆沉:比喻国家或社会的沉沦和衰败。
  • 故宫:此处指的是曾经的荣耀和繁华的地方。
  • 不凋心:形容心中感到失落和凋零,指对往昔的怀念和伤感。

典故解析:

  • 东林党:明代士人群体,反对权臣阮籍与魏忠贤等,代表了当时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 一亩故宫:指代历史的遗迹,象征着曾经的辉煌与现今的失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镛,明代诗人,字子华,号清风,籍贯不详。秦镛在明末动乱中见证了国家的衰落,他的作品常以忧国忧民、感慨历史为主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末,正值国家动荡,东林党因权臣的打压而遭受毁灭,反映了社会的不安与士人的无奈。诗中对昔日东林的怀念与对现状的失望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诗人对故国的深切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秦镛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悟,通过对东林党毁灭的回忆,表达了对国家沉沦和社会动荡的无奈与惋惜。首句提到“昔年朝士毁东林”,直接指出了历史事件的开端,暗示了士人理想的破灭与政治的黑暗。接下来的“世道凌夷遂陆沉”则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衰败,给人以沉重的历史感。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故宫的感慨,虽然“一亩故宫今尚在”,但却无人认取,凸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现实的无情对比。结尾的“谁人认取不凋心”,更是将情感推向顶点,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深切忧伤与对当下无能为力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历史沉重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年朝士毁东林:回忆过去,指责士人因政治斗争而破坏东林的理想。
  • 世道凌夷遂陆沉:描绘社会动荡,致使国家衰败,暗示历史的悲剧。
  • 一亩故宫今尚在:虽有昔日的遗迹,但已无往日的辉煌。
  • 谁人认取不凋心:疑问句,表达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失落感。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故宫”来比喻历史的辉煌与现今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衰败的忧虑以及对士人理想破灭的惋惜,展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林:象征士人的理想与追求。
  • 故宫:代表历史的遗迹与曾经的辉煌。
  • :暗示作者内心的感伤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朝士”指的是哪类人? a. 农民
    b. 士人
    c. 商人

  2. “世道凌夷”中的“凌夷”意为? a. 受欺凌
    b. 繁荣
    c. 和平

  3. 诗中“故宫”象征着什么? a. 未来的希望
    b. 过去的辉煌
    c. 现实的无奈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东林党人诗》:同样反映东林党士人理想的作品。
  • 《登高》:王之涣的名作,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比较,两者都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但秦镛更侧重于士人的理想与历史的沉沦,而杜甫则反映了个人与国家的双重悲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研究》
  • 《东林党的历史与影响》
  • 《秦镛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催租行 怀古亭 次韵陆务观编修新津遇雨,不得登修觉山,径 田家 秦淮 故太夫人章氏挽词二首 其二 与时叙、现老纳凉池上,时叙诵新词甚工 雪霁独登南楼 续长恨歌 龟渚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郁郁葱葱 亠字旁的字 洁己爱人 竖心旁的字 胡诌 赏项 惊湃 无晓夜 深沟高垒 包含尼的词语有哪些 糸字旁的字 乚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筐篚 谏鼓谤木 千钱买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