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1: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1:54
五日零丁离虎穴,一家生死此渔舟。
已拌异地埋诗骨,竟有惊魂出逆流。
兵火余生成骇鹿,江湖何处著闲鸥。
严城永夜催歌哭,刁斗声声无限愁。
我在虎穴中待了五天,终于离开了这里,这条渔舟承载着我们一家人的生死。
已经在异乡埋葬了我的诗骨,竟然让我在逆流中惊醒。
战火残余使我如同受惊的鹿,江湖之上何处能看到悠闲的鸥鸟?
漫漫长夜,城中催促着歌声与哭声,鼓声阵阵,愁苦无尽。
李谟(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于战乱时期,作品多反映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
这首诗写于战乱期间,诗人因战火离乡,饱受离别之苦,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及对战争的无奈与愁苦。
此诗以凄凉的情感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战争带来的离别与痛苦的感受。开篇五日零丁,生动描绘出诗人离开家乡的无奈,渔舟象征着脆弱与无依无靠的生存状态。紧接着,诗人用“已拌异地埋诗骨”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尽管身处异乡,仍感觉心中有诗的陪伴。接下来的“兵火余生成骇鹿”中,诗人用“骇鹿”来比喻自己在战乱中的惊慌与无助,反映出战争对人心的巨大冲击。最后几句则是对长夜与悲哀的深刻描绘,严城中的歌哭声与鼓声交织,传达出无尽的愁苦与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战争的反思与对家国的深情。
诗中“虎穴”指代什么?
A. 安全的地方
B. 危险的地方
C. 诗人的家
D. 渔舟
“生死此渔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安宁
B. 无助与绝望
C. 快乐
D. 忍耐
“兵火余生成骇鹿”中的“骇鹿”是个什么比喻?
A. 勇敢
B. 恐惧与无助
C. 自由
D. 安详
答案: 1-B, 2-B, 3-B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李谟的诗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杜甫则更具历史的厚重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两者都展现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