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如梦令(二之二)》

时间: 2025-04-30 02:11:36

诗句

谁识芗林秋露。

胜却诸天花雨。

休更觅曹溪,自有个中玄路。

参取。

参取。

滴滴要知落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11:36

原文展示:

谁识芗林秋露。胜却诸天花雨。休更觅曹溪,自有个中玄路。参取。参取。滴滴要知落处。

白话文翻译:

谁能知道在香樟林中,秋天的露水比天上的花雨更胜一筹?不要再去寻找曹溪,那里自有一种深奥的道路可供参悟。只需参悟,参悟,细细品味,才能了解其中的奥妙。

注释:

  • 芗林:指香樟树成林的地方,寓意清新雅致。
  • 秋露:秋天的露水,象征着清凉和宁静。
  • 诸天花雨:形容天上飞落的花雨,意指美好而繁华的景象。
  • 曹溪:指曹溪寺,传说是禅宗的发源地之一,代表着寻求智慧的地方。
  • 玄路:深奥的道路,指的是探索真理和智慧的途径。
  • 参取:指参悟、领悟的意思。
  • 滴滴要知落处:暗示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向子谦,字子谦,号青溪,宋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常体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文人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探索时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如梦令(二之二)》以清雅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心灵宁静的追求和对世俗繁华的淡泊。诗中“谁识芗林秋露”一句,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秋露的清冷与轻盈,似乎在提醒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一份清宁的心态。

“胜却诸天花雨”则将自然美与人为美的对比,突显出秋露的独特与珍贵,表现出一种对世俗享乐的超然态度。接下来的“休更觅曹溪”,更是启示人们不必在外寻求智慧,真正的领悟在于内心的探索与体悟。

最后的“滴滴要知落处”,通过重复与强调,传达了对心灵深处的细致思考和对真理的追寻。这一诗作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深刻地揭示了哲学思考的内涵,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识芗林秋露”:引入自然景象,设问形式,激发读者思考。
  • “胜却诸天花雨”:比较手法,强调秋露的独特之美。
  • “休更觅曹溪”:劝诫人们停止外求,转向内心的探索。
  • “自有个中玄路”:暗示智慧的获得源于自身的领悟。
  • “参取。参取。”:重复强调,表达对深刻理解的渴望。
  • “滴滴要知落处”:细致的观察与思考,揭示事物的真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露比作比花雨更胜的美景。
  • 对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世俗的超然和对内心领悟的追求,强调了真正的智慧来源于内心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芗林:象征优雅与宁静的环境。
  • 秋露:象征清新与内心的透彻。
  • 曹溪:代表寻找智慧的道路。
  • 玄路:象征深奥的哲理与人生的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谁识芗林秋露”中的“芗林”指的是? A. 竹林
    B. 香樟树林
    C. 松林
    D. 桃林

  2. 诗中提到的“曹溪”主要代表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处风景
    C. 寻找智慧的地方
    D. 一种音乐

  3. “滴滴要知落处”强调的是? A. 自然的美
    B. 细致的思考与观察
    C. 对世俗的追求
    D. 对名利的渴望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向子谦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但李清照更强调情感的细腻,而向子谦则更侧重于哲理的深刻。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向子谦诗词选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澹山岩 杂兴 浣溪沙 浣溪沙 故里 和邵有初郊行 和邵有初遣怀 山庄阻雪 山野中秋有怀诸子侄 故里夜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囊开头的成语 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霍然而愈 瘙疳 幺字旁的字 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容电器 告燎 束手待死 旧结尾的成语 香字旁的字 手字旁的字 蝼蚁之诚 又字旁的字 目字旁的字 奉辞伐罪 束身修行 旅殡 遇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