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8: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8:09
原文展示:
嗷嗷沙碛雁鸣初,淮南已复怜春余。梅边白云莫漫好,桃底红雨嗟何如。今者无端近戎马,远方不复呼篮舆。江头也有东桥竹,作报独少将军书。
白话文翻译:
初春时节,沙碛上的雁群开始鸣叫,淮南之地的人们已经开始怜惜春光的余晖。梅花旁的白云虽然美好,但桃花下的红雨又让人叹息如何是好。如今无缘无故地接近战马,远方的呼唤不再传来,也不再有篮舆的声音。江头的东桥边也有竹子,但写信时却独独少了将军的书信。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则礼,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可能是在战乱时期所作,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事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战乱时期所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事的忧虑。诗中的“今者无端近戎马”和“远方不复呼篮舆”反映了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末的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对雁鸣、白云、红雨等意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事的忧虑。诗中“嗷嗷沙碛雁鸣初”和“淮南已复怜春余”描绘了春末的景象,而“梅边白云莫漫好,桃底红雨嗟何如”则通过对比白云和红雨,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最后两句“今者无端近戎马,远方不复呼篮舆”直接点出了战乱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末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事的忧虑。诗中通过对雁鸣、白云、红雨等意象的描绘,以及对战事的直接提及,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红雨”比喻什么? A. 桃花落下的景象 B. 红色的雨 C. 战争的鲜血 D. 红色的花瓣 答案:A
诗中的“戎马”象征什么? A. 战事 B. 马匹 C. 战争的胜利 D. 马背上的英雄 答案:A
诗中的“篮舆”象征什么? A. 远方的消息 B. 交通工具 C. 战争的胜利 D. 马背上的英雄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