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1:39: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1:39:17
《芭蕉》
作者: 曾几 〔宋代〕
以此叶阴凉,代彼青琅玕。
但恐本质脆,不堪期岁寒。
这片芭蕉叶能带来阴凉,替代那青翠的琅玕(美玉)。
但我担心它的本质很脆弱,无法经受严寒的考验。
作者介绍:
曾几(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工于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反映个人的情怀与哲理。
创作背景:
《芭蕉》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墨客追求自然与心灵的和谐之时。诗中通过芭蕉叶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脆弱与坚韧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美与脆弱、理想与现实的探讨。
这首诗以“芭蕉”作为主要意象,开篇便描绘了芭蕉叶的阴凉之美,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受。芭蕉叶的阴凉不仅是夏日的庇护,更象征着一种温暖的关怀与安慰。接着,诗人以“琅玕”作对比,暗指世间美好而坚固之物,强调芭蕉叶虽然能带来阴凉,却无法与之相比。最后一句“但恐本质脆,不堪期岁寒”,则让整首诗转向深沉,揭示了人生的脆弱与无常,正如芭蕉叶一样,虽然美丽却容易受损。通过这幅自然景象,诗人不仅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更流露出对脆弱生命的忧虑,深刻而富有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探讨了美的脆弱与生命的无常,传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生的深刻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阴凉”指的是哪种植物的特点?
a) 琅玕
b) 芭蕉
c) 竹子
诗中提到的“琅玕”象征什么?
a) 脆弱
b) 美丽与坚固
c) 暴风
诗歌表达了对什么的担忧?
a) 自然环境
b) 生命的脆弱
c) 社会动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曾几的《芭蕉》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脆弱与生命的无常,而后者更关注孤独与豪情,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