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刘凝远峦四首》

时间: 2025-07-27 03:43:11

诗句

曾因下府识元龙,深觊归途得款从。

顾我殊非黄叔度,多君不愧郭林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3:43:11

原文展示:

寄刘凝远峦四首 赵蕃 〔宋代〕 曾因下府识元龙,深觊归途得款从。 顾我殊非黄叔度,多君不愧郭林宗。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曾经因为下府而认识了元龙,深深希望归途能够得到他的款待。回头看我自己,与黄叔度相比实在差得太远,但与君交往,我不愧于郭林宗。

注释: 字词注释:

  • 下府:指较低级别的官府。
  • 元龙: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同僚。
  • 深觊:深深希望。
  • 款从:款待,接待。
  • 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时期的名士,以德行著称。
  • 郭林宗:郭泰,字林宗,东汉时期的名士,以博学多才著称。

典故解析:

  • 黄叔度:黄宪是东汉时期的名士,以德行高洁著称,此处用来比喻德行高尚的人。
  • 郭林宗:郭泰是东汉时期的名士,以博学多才著称,此处用来比喻学识渊博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这首诗是赵蕃寄给朋友刘凝远的,表达了对朋友的敬仰和对自己不足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蕃在某个归途中,想起与刘凝远的交往,感慨自己的不足,同时表达对刘凝远的敬仰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典故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敬仰和对自身不足的深刻认识。首句“曾因下府识元龙”,表明作者与刘凝远的相识是在官府中,而“深觊归途得款从”则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款待的期待。后两句通过黄叔度和郭林宗的典故,既表达了对刘凝远德才兼备的赞赏,也反映了作者对自己德行和学识的自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宋代诗人的自我反思和谦逊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曾因下府识元龙”,通过“下府”和“元龙”的结合,点明了作者与刘凝远的相识背景和刘凝远的身份。
  • 第二句“深觊归途得款从”,表达了作者对归途中能得到朋友款待的期待。
  • 第三句“顾我殊非黄叔度”,通过黄叔度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德行的自省。
  • 第四句“多君不愧郭林宗”,通过郭林宗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刘凝远学识的赞赏。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黄叔度和郭林宗的典故,对比了作者与刘凝远的德行和学识。
  • 典故:运用黄叔度和郭林宗的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对朋友的敬仰和对自身不足的反思。通过典故的运用,作者既表达了对刘凝远德才兼备的赞赏,也反映了作者对自己德行和学识的自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元龙:象征着刘凝远的身份和地位。
  • 黄叔度:象征着德行高尚的人。
  • 郭林宗:象征着学识渊博的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元龙”指的是谁? A. 赵蕃 B. 刘凝远 C. 黄叔度 D. 郭林宗

  2. 诗中提到的“黄叔度”和“郭林宗”分别象征什么? A. 德行和学识 B. 财富和地位 C. 权力和智慧 D. 美貌和才华

  3.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表达对朋友的敬仰 B. 表达对自身不足的反思 C. 表达对归途的期待 D. 表达对德行和学识的追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蕃的其他作品,如《寄刘凝远峦四首》的其他三首,可以进一步了解作者与刘凝远的关系和作者的诗风。
  • 其他宋代诗人的友情诗,如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对比,两者都是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和敬仰,但赵蕃的诗更侧重于自我反思和谦逊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赵蕃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交代董矩堂赴召三首 桂林即事 邻水寺有竹数百竿中有孤梅可爱 糖多令(庚戌六月赴荆阃,宿江亭) 自和 挽吴鹤林尚书三首 挽蜀帅赵侍郎二首 醉蓬莱(和韵) 饯管制干 赋新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廾字旁的字 作喜 片字旁的字 泪绡 一团糟 宝珠市饼 趦趄却顾 款心 寸步千里 单人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左提右挈 蔊菜 田字旁的字 柩车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