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41: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41:23
汉家边事重,窦宪出临戎。
绝漠秋山在,阳关旧路通。
列营依茂草,吹角向高风。
更就燕然石,看铭破虏功。
这首诗描绘了汉朝边疆的战争情景。汉朝的边事十分重要,窦宪出征边疆,驻守在临戎。荒漠中的秋山依然屹立,阳关的旧路依然通向前方。军营依偎在茂盛的野草之中,号角声在高风中吹响。更进一步来到燕然山石,去看那铭刻的破虏功绩。
“阳关”与“燕然石”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阳关是出征的起点,燕然石则是胜利的标志,代表着汉朝的荣光与将士的英勇。
耿湋,字元德,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主要以边塞诗闻名。他的作品常表现对国家和边疆的关心,反映出浓厚的爱国情感。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国家强盛时期,但边疆依然需要防守与征战。诗人通过对边事的关注,表达了对将士的敬仰与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这首《出塞》通过简练而深刻的语言,展现出边疆的壮丽与严酷。首句“汉家边事重”,直接点出主题,暗示战争的重大与复杂。接下来的描述中,窦宪的出征不仅是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是对将士勇气的礼赞。在“绝漠秋山在”中,秋天的荒凉景象传递出一种苍凉的美感,仿佛在诉说着战士们的艰辛与孤独。阳关的旧路,象征着通往战争与和平的历史,承载着无数将士的梦想与牺牲。
后两句“列营依茂草,吹角向高风”则描绘了战士们在茂盛草地上营扎的场景,号角声在风中回荡,似乎在召唤他们回首往事,感受对国家的责任与使命。最后的“更就燕然石,看铭破虏功”则将整个诗歌推向高潮,燕然石上的铭文不仅是对胜利的铭记,也是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在描绘边疆的同时,融合了历史的厚重感与个人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和边疆将士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通过描绘汉朝边疆的战争场景,表现了将士的英勇与对国家的责任,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带来孤独与痛苦的感慨,展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将领是谁?
A) 李白
B) 窦宪
C) 王维
填空题:诗中“更就燕然石,看铭破虏____。”(填入合适的字词)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的是对战争的赞美。(对/错)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疆的战斗情景,但更侧重于个体的情感与思乡之情;而耿湋的《出塞》则展现了更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与将士的英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