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3:00: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3:00:07
《张文忠》
作者: 岳珂 〔宋代〕
无尽之学,出入孔释。故其笔法倜傥斜直,于跌宕中时入绳墨。亦犹即绍圣以侮元祐之正,用大观以反崇宁之谲。凡是心之所蕴,已毕寓于声画。虽曰自盖,断犹可识。使其知根荄之物则,而推以芟葛藤之蒙阒。如是帖者,亦可以为传世之名迹矣。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张文忠的崇敬和对其学识的赞颂。张文忠深厚的学问如同孔子和释迦牟尼般博大精深,因此他的写作风格既奔放又直白,时而又能在跌宕起伏中遵循规则。就像是以绍圣(指宋神宗)来轻视元祐(指元祐年间的正统),用大观(指大观年间)来反驳崇宁(指崇宁年间)的诡谲之事。张文忠心中所蕴藏的思想情感,已经完全体现在他的笔墨之中。虽然这看似是自我表达,但仍然可以被他人识别出来。如果能了解他所根植的事物,便能清除周围的杂草与障碍,从而更清晰地理解他的作品。这样的书法作品,可以称得上是流传千古的名迹。
《张文忠》是一首以书法与哲学相结合的诗作,彰显了作者岳珂对张文忠深厚学识的敬仰之情。诗中提到的“无尽之学”与孔释的出入,表明了张文忠的学问不仅博大而且深远,能够在古今中自如切换。这种学习态度使得他的作品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显得格外独特,既有自我的表达,也有对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通过对比绍圣与元祐、崇宁的历史背景,作者不仅仅是描绘一个人的书法风采,更是在探讨历史的演变与文化的传承。张文忠的作品如同“声画”,在表面上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思想,这种对比与反思使得诗歌更具层次感。
在最后,诗中提到“传世之名迹”,则是对张文忠作品的高度评价,暗示了他所创造的文化价值将会流传千古。这一切都展现出岳珂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与对伟大人物的崇敬,他希望后人能够认知并欣赏这种艺术之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集中体现了对张文忠的赞美,强调了文化与历史的传承,倡导对经典与传统的尊重。
诗词测试:
张文忠的学问被比作谁的学问?
a) 老子
b) 孔子与释迦牟尼
c) 墨子
d) 庄子
诗中提到的“绳墨”指的是什么?
a) 书法的规范与规则
b) 一种艺术风格
c) 诗词的韵律
d) 文人的气质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个人的崇拜
b) 对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尊重
c) 对历史的反思
d) 对书法艺术的讨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白居易的《秋夕》中,诗人同样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两首诗在情感深度和艺术表现上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反映了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