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3:5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3:52:58
《鸣泉思》
鸣泉鸣泉,经云而潺湲。
拔为毛骨者修竹,蒸为云气者霏烟。
山夔莫能隐其怪,野翟讵敢藏其奸。
茅庐肃肃,昔有人焉。
其高如山,其清如泉。
其心金与玉,其道砥与弦。
执德没世,落月入地,
英名皎然,阳曦丽天。
旧隐寂寂,新篁娟娟。
思彼君子,我心如悬。
谷鸟在上,岩花炫前。
鸣泉鸣泉,能使我菀结而华颠。
鸣泉,鸣泉,水流潺潺如经文吟唱。
拔地而起的修竹,蒸腾而起的云气如轻烟。
山中的怪兽无法隐匿,野中的雉鸟又怎敢藏匿奸诈?
茅庐静谧,从前曾有位高人居住。
他如山般高耸,如泉般清澈。
他的心如金玉般珍贵,他的道则如磨刀石与琴弦般坚韧。
他一生坚守德行,月落入地,
英名如明月皎洁,阳光普照大地。
旧日隐者寂静无声,新竹青青。
我思念那位君子,心如悬挂。
山谷里的鸟儿在鸣叫,岩石前的花儿在绚烂。
鸣泉,鸣泉,能使我心中结出繁华。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深受后世推崇。
《鸣泉思》创作于苏轼对君子的思念之际,反映了他对高洁人格的向往。诗中隐含了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及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鸣泉思》是一首描绘自然与高洁人格的抒情诗。诗中通过鸣泉的声音,展现了宁静而富有生机的自然环境,同时引发了对君子的思索与怀念。诗的开头,鸣泉的潺潺声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道理,水流的声音与君子的高尚品格相映成趣。苏轼通过对修竹和云气的描写,表现出君子那种高洁的品质和气质。接着,诗人提到隐者的茅庐,暗示理想人格的隐逸生活,反映出他对隐士的崇敬与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精妙,水、竹、云、鸟、花等自然元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高远。最后,诗人将对君子的思念与对自然的感受结合,表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令人动容。总的来说,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精练,情感上也充满了哲理与思考,透露出一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
鸣泉鸣泉,经云而潺湲。
描述泉水的声音,如同古经的吟唱,象征着自然的和谐与美。
拔为毛骨者修竹,蒸为云气者霏烟。
竹子挺拔如人之品格,云气轻盈如心灵的纯净。
山夔莫能隐其怪,野翟讵敢藏其奸。
表达自然之中无法隐藏的真实,暗示君子之德行不可掩盖。
茅庐肃肃,昔有人焉。
以茅庐作为隐士的象征,回忆过去的高人。
其高如山,其清如泉。
赞美君子的高洁品德与心灵的纯净。
其心金与玉,其道砥与弦。
君子之心如金玉般珍贵,修为如琴弦般坚韧。
执德没世,落月入地。
追求德行直到生命的尽头,象征着理想的永恒。
英名皎然,阳曦丽天。
君子的名声如明月般皎洁,阳光照耀着大地。
旧隐寂寂,新篁娟娟。
旧日的隐者安静无声,新竹青翠如新生的希望。
思彼君子,我心如悬。
表达对君子的思念,心情如同悬挂。
谷鸟在上,岩花炫前。
描述自然中的生机,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鸣泉鸣泉,能使我菀结而华颠。
最后重申鸣泉的美好,表达对自然与君子的渴望。
整首诗突出对君子品德的崇敬与向往,表达了对理想人格和自然之美的追求,展现了苏轼心中的高洁与宁静。
诗中“鸣泉”象征什么?
A. 劳作的辛苦
B. 生命的源泉与智慧
C. 人生的困扰
诗中提到的“茅庐”代表了什么?
A. 城市的繁华
B. 隐士的宁静生活
C. 追求名利
“其心金与玉”中的“金与玉”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心灵的纯净与珍贵
B. 财富的追求
C. 人际关系的复杂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了豪放不羁的个性与对人生的乐观态度,而苏轼的《鸣泉思》则更侧重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自然的热爱,二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诗歌传统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