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留别董三断》

时间: 2025-04-30 22:20:43

诗句

离堂剪烛重烧烛,深夜他乡说故乡。

作客萧条官舍下,逢君歌哭酒垆傍。

明朝分手仍南北,后会相期各渺茫。

长路烽烟惊海甸,乱山风雨暗河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0:43

原文展示

留别董三断 朱彝尊 〔清代〕

离堂剪烛重烧烛,深夜他乡说故乡。 作客萧条官舍下,逢君歌哭酒垆傍。 明朝分手仍南北,后会相期各渺茫。 长路烽烟惊海甸,乱山风雨暗河梁。

白话文翻译

在离别的厅堂里,剪去烛芯重新点燃蜡烛,深夜在他乡谈论着故乡。 作为客人,住在简陋的官舍中,遇到你时,在酒垆旁唱歌哭泣。 明天分别后,我们仍将南北相隔,未来的相会日期各自渺茫。 漫长的路上,烽烟惊扰着海边,乱山中的风雨使河流桥梁显得暗淡。

注释

  • 离堂:离别的厅堂。
  • 剪烛重烧烛:剪去烛芯重新点燃蜡烛,象征着深夜长谈。
  • 他乡:异乡,外地。
  • 故乡:家乡。
  • 作客:作为客人。
  • 萧条:冷清,简陋。
  • 官舍:官员的住所。
  • 酒垆:酒店的柜台,这里指酒店。
  • 渺茫:模糊不清,不确定。
  • 烽烟:战火,这里指战乱。
  • 海甸:海边地区。
  • 乱山:连绵起伏的山脉。
  • 河梁:河流和桥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朱彝尊在离别友人董三断时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相会的不确定感。诗中描绘的深夜长谈、简陋的官舍、酒垆旁的歌哭,都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深情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不舍。诗的开篇“离堂剪烛重烧烛”即营造了一种深夜长谈的氛围,烛火的反复点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延续。接着,“深夜他乡说故乡”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却心系故乡的情感。

诗中的“作客萧条官舍下,逢君歌哭酒垆傍”描绘了诗人简陋的居住环境和与友人相聚的情景,歌哭之间流露出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最后两句“长路烽烟惊海甸,乱山风雨暗河梁”则通过宏大的自然景象,暗示了诗人对未来道路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和对大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离堂剪烛重烧烛:离别的厅堂里,剪去烛芯重新点燃蜡烛,象征着深夜长谈,情感的延续。
  2. 深夜他乡说故乡:在异乡的深夜,谈论着故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3. 作客萧条官舍下:作为客人,住在简陋的官舍中,反映了诗人的处境。
  4. 逢君歌哭酒垆傍:遇到友人时,在酒垆旁唱歌哭泣,表达了深厚的友情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5. 明朝分手仍南北:明天分别后,我们仍将南北相隔,暗示了未来的分离。
  6. 后会相期各渺茫:未来的相会日期各自渺茫,表达了对未来相会的不确定感。
  7. 长路烽烟惊海甸:漫长的路上,烽烟惊扰着海边,暗示了战乱和不安。
  8. 乱山风雨暗河梁:乱山中的风雨使河流桥梁显得暗淡,描绘了宏大的自然景象,暗示了诗人对未来道路的忧虑。

修辞手法

  • 象征:剪烛重烧烛象征着深夜长谈和情感的延续。
  • 对仗:“离堂剪烛重烧烛”与“深夜他乡说故乡”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 拟人:“乱山风雨暗河梁”中的“暗”字赋予了风雨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象的渲染,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相会的忧虑。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内心世界和对友情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离堂:离别的厅堂,象征着离别的场景。
  • 剪烛重烧烛:烛火的反复点燃,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延续。
  • 他乡:异乡,外地,表达了身处异乡的孤独感。
  • 故乡:家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 官舍:官员的住所,反映了诗人的处境。
  • 酒垆:酒店的柜台,这里指酒店,象征着与友人相聚的场景。
  • 烽烟:战火,这里指战乱,暗示了国家的不安。
  • 海甸:海边地区,描绘了宏大的自然景象。
  • 乱山:连绵起伏的山脉,象征着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艰难。
  • 河梁:河流和桥梁,象征着未来的道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剪烛重烧烛”象征着什么?

    • A. 时间的流逝
    • B. 情感的延续
    • C. 离别的场景
    • D. 深夜长谈
  2. 诗中的“深夜他乡说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友人的不舍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未来的忧虑
    • D. 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3. 诗中的“长路烽烟惊海甸”暗示了什么?

    • A. 战乱和不安
    • B. 未来的分离
    • C. 宏大的自然景象
    • D. 对友情的珍视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与朱彝尊《留别董三断》: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战乱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加直接和激烈,而朱彝尊的诗则更加含蓄和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朱彝尊诗集》:收录了朱彝尊的全部诗作,是研究朱彝尊诗歌的重要资料。
  • 《清代诗歌选》:收录了清代众多诗人的代表作,是了解清代诗歌的重要参考书。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渔家傲·病枕逢逢惊晓鼓 宝林寺 江纂墓碑 江纂墓碑 游谭田寺 游谭田寺 寿道民祁太翁 谢张芸窗 次知府吴国伦鉴江亭诗韵 衢州经先文襄公故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废文任武 包含康的词语有哪些 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石火光阴 不痴不聋 包含丹的词语有哪些 马鞍鞒 包含弟的成语 聿字旁的字 三簧锁 立字旁的字 矢口狡赖 页字旁的字 壹定 青字旁的字 包含嫚的词语有哪些 卝字旁的字 空格 朋比作奸 丑声远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