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曹侍郎备兵大同 其一》

时间: 2025-04-28 13:07:13

诗句

司农论议朝端重,副相声名辇下闻。

岂意尚烦西顾策,翻教暂领朔方军。

河边远道人千里,天外乡书雁几群。

到日关城春色早,李陵台畔柳纷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07:13

原文展示:

送曹侍郎备兵大同 其一 朱彝尊 〔清代〕 司农论议朝端重,副相声名辇下闻。 岂意尚烦西顾策,翻教暂领朔方军。 河边远道人千里,天外乡书雁几群。 到日关城春色早,李陵台畔柳纷纷。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司农的论议在朝廷中极为重要,副相的名声在京城中广为人知。没想到还需要西顾的策略,反而让他暂时统领北方的军队。河边远行的人千里迢迢,天外的家书由几群雁传递。到达时关城的春色已经很早,李陵台旁的柳树纷纷扬扬。

注释: 字词注释:

  • 司农:古代官职名,掌管农业。
  • 朝端:朝廷中。
  • 副相:副宰相。
  • 辇下:京城。
  • 西顾策:指关注西方的策略。
  • 朔方军:北方的军队。
  • 乡书:家书。
  • 李陵台:地名,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

典故解析:

  • 李陵台:李陵是西汉名将,因战败投降匈奴而闻名,此处用作地名,可能暗指边疆的艰辛和历史的沧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其诗风格典雅,多涉及政治和社会现实。此诗是送别曹侍郎赴任大同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对边疆的忧虑。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当时边疆局势可能不稳,需要重臣前往镇守,诗中流露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曹侍郎的赞誉和对边疆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诗中“司农论议朝端重”和“副相声名辇下闻”两句,既表达了对曹侍郎的敬重,也暗示了其重要地位。后两句“岂意尚烦西顾策,翻教暂领朔方军”则透露出对边疆局势的担忧。最后两句通过对春色和柳树的描绘,寄托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边疆和平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赞扬曹侍郎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声望。
  • 第二句:表达对曹侍郎的敬重和对其名声的认可。
  • 第三句:意外地需要曹侍郎关注西方的策略。
  • 第四句:曹侍郎暂时统领北方的军队。
  • 第五句:描绘远行的人和传递家书的雁。
  • 第六句:友人到达时,关城的春色已经很早,李陵台旁的柳树纷纷扬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司农论议朝端重,副相声名辇下闻”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 比喻:如“天外乡书雁几群”中的雁传递家书,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关切,通过对曹侍郎的赞誉和对边疆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司农、副相:象征着朝廷中的重要人物。
  • 西顾策、朔方军:象征着边疆的安危。
  • 河边远道、天外乡书:象征着远行和思念。
  • 关城春色、李陵台畔柳:象征着边疆的生机和历史的沧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司农”是指什么? A. 古代官职名,掌管农业 B. 古代官职名,掌管军事 C. 古代官职名,掌管财政 D. 古代官职名,掌管教育

  2. 诗中的“李陵台”位于哪个地区? A. 山西省大同市 B. 河北省张家口市 C. 陕西省西安市 D. 河南省洛阳市

答案: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是描写边疆的诗作,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敬意和对和平的期盼。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出塞》与朱彝尊的《送曹侍郎备兵大同 其一》:两首诗都涉及边疆,但王昌龄的诗更多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敬意,而朱彝尊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选》:收录了朱彝尊的多首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词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 蜡梅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春暮和作 蝶恋花·几股湘江龙骨瘦 蝶恋花(春风) 蝶恋花 蝶恋花 蝶恋花(客有燕语莺啼人乍远之句,用为首句) 蝶恋花(醉宿郑氏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谷字旁的字 釆字旁的字 耿耿寸心 鼎字旁的字 卸头 铸作 走之旁的字 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雁影分飞 绪结尾的成语 采字头的字 难进易退 差谬 同尘合污 澜倒波随 沦忽 雄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