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3:07: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3:07:13
原文展示:
送曹侍郎备兵大同 其一 朱彝尊 〔清代〕 司农论议朝端重,副相声名辇下闻。 岂意尚烦西顾策,翻教暂领朔方军。 河边远道人千里,天外乡书雁几群。 到日关城春色早,李陵台畔柳纷纷。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司农的论议在朝廷中极为重要,副相的名声在京城中广为人知。没想到还需要西顾的策略,反而让他暂时统领北方的军队。河边远行的人千里迢迢,天外的家书由几群雁传递。到达时关城的春色已经很早,李陵台旁的柳树纷纷扬扬。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其诗风格典雅,多涉及政治和社会现实。此诗是送别曹侍郎赴任大同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和对边疆的忧虑。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当时边疆局势可能不稳,需要重臣前往镇守,诗中流露出对友人远行的不舍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曹侍郎的赞誉和对边疆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诗中“司农论议朝端重”和“副相声名辇下闻”两句,既表达了对曹侍郎的敬重,也暗示了其重要地位。后两句“岂意尚烦西顾策,翻教暂领朔方军”则透露出对边疆局势的担忧。最后两句通过对春色和柳树的描绘,寄托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对边疆和平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关切,通过对曹侍郎的赞誉和对边疆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司农”是指什么? A. 古代官职名,掌管农业 B. 古代官职名,掌管军事 C. 古代官职名,掌管财政 D. 古代官职名,掌管教育
诗中的“李陵台”位于哪个地区? A. 山西省大同市 B. 河北省张家口市 C. 陕西省西安市 D. 河南省洛阳市
答案: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