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旱》

时间: 2025-04-27 18:04:44

诗句

水潦江淮久,今年夏旱荒。

翻风无石燕,蔽野有飞蝗。

桎梏惩屠钓,橧巢迫死亡。

虚烦乘传使,曾发海陵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4:44

原文展示:

旱 朱彝尊 〔清代〕 水潦江淮久,今年夏旱荒。 翻风无石燕,蔽野有飞蝗。 桎梏惩屠钓,橧巢迫死亡。 虚烦乘传使,曾发海陵仓。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江淮地区长期遭受水灾,今年夏天又遭遇旱灾。风起时没有石燕飞舞,田野上却有蝗虫成群。因旱灾而受到惩罚的人们,生活困苦,甚至面临死亡。虽然有使者前来调查,但曾经发放的海陵仓粮食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

注释:

字词注释:

  • 水潦:水灾。
  • 江淮:指长江和淮河流域。
  • 旱荒:旱灾。
  • 石燕:传说中的鸟,风起时飞舞。
  • 飞蝗:成群的蝗虫。
  • 桎梏:原指刑具,这里比喻困苦。
  • 橧巢:简陋的住所。
  • 乘传使:指朝廷派来的使者。
  • 海陵仓:古代的粮仓。

典故解析:

  • 石燕:出自《水经注》,传说中的鸟,风起时飞舞,这里用来形容风。
  • 海陵仓:古代粮仓,这里指朝廷的储备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著名诗人,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清代江淮地区连年水灾后,又遭遇旱灾的惨状,表达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淮地区连年水灾后,又遭遇旱灾的惨状,展现了百姓生活的困苦和无奈。诗中“翻风无石燕,蔽野有飞蝗”一句,以石燕的缺失和飞蝗的成群,形象地描绘了旱灾的严重性。而“桎梏惩屠钓,橧巢迫死亡”则进一步揭示了百姓因旱灾而受到的惩罚和面临的死亡威胁。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自然灾害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残酷,体现了作者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水潦江淮久,今年夏旱荒。——江淮地区长期遭受水灾,今年夏天又遭遇旱灾。
  2. 翻风无石燕,蔽野有飞蝗。——风起时没有石燕飞舞,田野上却有蝗虫成群。
  3. 桎梏惩屠钓,橧巢迫死亡。——因旱灾而受到惩罚的人们,生活困苦,甚至面临死亡。
  4. 虚烦乘传使,曾发海陵仓。——虽然有使者前来调查,但曾经发放的海陵仓粮食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

修辞手法:

  • 比喻:“翻风无石燕”用石燕比喻风,形象生动。
  • 对仗:“翻风无石燕,蔽野有飞蝗”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反映江淮地区连年水灾后,又遭遇旱灾的惨状,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燕:风起的象征。
  • 飞蝗:旱灾的象征。
  • 桎梏:困苦的象征。
  • 橧巢:简陋住所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翻风无石燕”中的“石燕”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风 C. 一种石头
  2. 诗中“蔽野有飞蝗”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A. 丰收 B. 旱灾 C. 水灾
  3. 诗中“虚烦乘传使”中的“乘传使”指的是什么? A. 官员 B. 使者 C. 商人

答案: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反映了战乱时期的民生疾苦。
  • 白居易《卖炭翁》: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朱彝尊《旱》:两者都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残酷,但杜甫的诗更多地体现了战乱的影响,而朱彝尊的诗则更多地体现了自然灾害的影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朱彝尊诗集》
  • 《中国古代灾害文学研究》
  • 《中国古代社会与自然灾害》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乌夜啼(八之三) 春晓 九月初作 露坐二首 其一 禽声 北窗哦诗因赋 冬日读白集爱其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之句作 梅市道中二首 其二 山墅 临川绝无佳酒时得一醉戏书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高人雅志 高下在口 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破家败产 情志 寒耕暑耘 七开八得 包含筛的词语有哪些 風字旁的字 包字头的字 矢字旁的字 乌有先生 止字旁的字 副科 食字旁的字 同分异构体 杨瘌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