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伊州歌》

时间: 2025-04-16 06:21:01

诗句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6 06:21:01

原文展示:

伊州歌
作者: 王维

清风明月苦相思,
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
归雁来时数附书。

白话文翻译:

在清风明月的夜晚,我的思念愈发苦涩,
那远征的游子已经离家十余年。
他离开时,曾叮嘱我要多多照顾,
而归来的大雁飞过时,也只带回几封信件。

注释:

  • 清风:指清爽的风,象征宁静的环境。
  • 明月:象征思乡之情,月光明亮时人更易感伤。
  • 荡子:指游子或战士,含有离家在外的意思。
  • 从戎:从事军事活动,远征作战。
  • 征人:远征的士兵或游子。
  • 殷勤:热心周到,形容嘱托的态度。
  • 附书:带回书信,这里指代游子的消息。

典故解析:

  • 明月: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思乡和孤独。
  • 归雁:常作为信使,暗示游子寄回的思念与消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湘江,唐代著名诗人、画家,擅长山水诗,强调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王维的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交融。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王维的中年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乱频繁之际,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远征士兵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怀念,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苦闷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伊州歌》以清风明月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却又透着愁苦的氛围。开篇以“清风明月”引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借自然景象映射出思念之情。接着,诗人提到“荡子从戎十载馀”,让人感受到游子远离家乡的孤独与苦闷,十年的时光更是加深了思念的痛苦。

“征人去日殷勤嘱”一句,展现了离别时的殷切叮嘱,既有对游子的关心,也透露出离别时的无奈与忧伤。而“归雁来时数附书”则通过归雁的意象,暗示了思念与期待,虽有信件传递,然而归雁的数量与游子的消息却显得微不足道,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期盼。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晰,表现了对游子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王维诗歌中常见的对人情与自然的细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清风明月苦相思:在清风明月的环境中,我的思念变得更加苦涩。
    • 荡子从戎十载馀:那位远征的游子已经离开家乡十多年。
    • 征人去日殷勤嘱:他在离开时曾殷勤地叮嘱我照顾好自己。
    • 归雁来时数附书:当归来的大雁飞过时,我只收到少量的书信。
  • 修辞手法

    • 比喻:清风明月比喻宁静的环境,衬托内心的苦闷。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达了思念、孤独与期待的情感,揭示了离别带来的苦楚和对归来的渴望。

意象分析:

  • 清风:象征宁静与自然,衬托内心的愁苦。
  • 明月:代表思乡的情怀,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荡子:代表远征的游子,体现了对亲人的关心。
  • 归雁:作为信使,象征着思念的传递与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荡子”在诗中指代什么?
    A. 游子 B. 老人 C. 孩子

  2. 诗中提到的“归雁”象征什么?
    A. 富贵 B. 思念 C. 快乐

  3.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展现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意境。
  • 李白的《静夜思》:表达对故乡的思念,风格相近。

诗词对比

  • 王维的《伊州歌》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通过月亮表达思念之情,但王维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洒脱与孤独的气质。

参考资料:

  • 《王维集》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鉴赏》相关书籍

以上内容对《伊州歌》进行了全面的解析与赏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译文

在清风明月之夜,我想念你极了。浪荡的人啊,你从军十多年了。 你出征时,我再三嘱咐过你了,当鸿雁南归时,你千万要托它捎封家信回来啊!

注释

赏析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两句,展现出一位女子在秋夜里苦苦思念远征丈夫的情景。诗句使人想起古诗人笔下“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意境。这里虽不是春朝,却是同样美好的一个秋晚,一个“清风明月”的良宵。虽是良宵美景,然而“十分好月,不照人圆”,给独处人儿更添凄苦。这种借“清风明月”以写离思的手法,古典诗词中并不少见,王昌龄诗云:“送君归去愁不尽,可惜又度凉风天。”到柳永词则更有拓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味虽然彼此相近,但“可惜”的意思、“良辰好景虚设”等等意思,在王维诗中表现更为蕴藉不露。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别就是十来年,可见“相思”之“苦”。但诗中女子的苦衷远不止此。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两句运用逆挽(即叙事体裁中的“倒叙”)手法,引导读者随女主人公的回忆,重睹发生在十年前一幕动人的生活戏剧。也许是在一个长亭前,那送行女子对即将入伍的丈夫说不出更多的话,千言万语化成一句叮咛:“当大雁南归时,书信可要多多地寄啊。”“殷勤嘱”,要求是“数(多多)附书”,足见女主人公盼望期待之急切。这一逆挽使读者的想象在更广远的时空驰骋,对“苦相思”三字的体味更加深细了。   末两句不单纯是个送别场面,字里行间回荡着更丰饶的弦外之音。特别把“归雁来时数附书”的旧话重提,大有文章。那征夫去后是否频有家书寄内,以慰寂寥呢?恐怕未必。邮递条件远不那么便利;最初几年音信自然多一些,往后就难说了。久不写信,即使提笔,反有不知从何说起之感,干脆不写的情况也是有的。至于意外的情况就更难说了。可见,那女子旧事重提,不是没有原因的。“苦相思”三字,尽有不同寻俗的具体内容,耐人玩索。   进一步,还可比较类似诗句,岑参《玉关寄长安主簿》:“东去长安万里余,故人何惜一行书”,张旭《春草》:“情知海上三年别,不寄云间一纸书”。岑、张句一样道出亲友音书断绝的怨苦心情,但都说得直截了当。而王维句却有一个回旋,只提叮咛附书之事,音书阻绝的意思表达得相当曲折,怨意自隐然不露,尤有含蓄之妙。   此诗艺术构思的巧妙,主要表现在“逆挽”的妙用。然而,读者只觉其平易亲切,毫不着意,娓娓动人。这正是诗艺炉火纯青的表现。

相关查询

庭坚得邑太和六舅按节出同安邂逅于皖公溪口 次韵答薛乐道 谢答闻善二兄九绝句 伯时彭蠡春牧图 送张沙河游齐鲁诸邦 放言十首 其五 考试局与孙元忠博士竹间对窗夜闻元忠通书声 次韵元日 送蒲元礼南归 戏题曾处善尉厅二首不动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用非其人 意气轩昂 王字旁的字 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马字旁的字 非战之罪 良时吉日 哲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骗胁 百端待举 敬止 乞惆 齒字旁的字 末路之难 嵬岌 靣字旁的字 白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