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

时间: 2025-05-07 06:11:52

诗句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1:52

诗词名称: 留别王侍御维 / 留别王维

作者: 孟浩然 〔唐代〕

类型: 五言律诗

原文展示: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王维的依依不舍。诗人感到孤寂,不知等待什么,只是每天空自归去。想要去寻找芳草,但又不愿与朋友分离。在路上又有谁能借助呢?知音在世上实在稀少。只能守着寂寞,关上故园的门。

注释:

  • 寂寂:形容寂寞的样子。
  • 竟何待:到底在等待什么。
  • 芳草:美好的草地,象征美好事物。
  • 惜与故人违:舍不得与老朋友分别。
  • 当路:在路上。
  • 相假:借助、依靠。
  • 知音:理解自己的人,朋友。
  • 守寂寞:保持孤寂的状态。
  • 故园扉:故乡的门。

典故解析: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表达的离别情感与许多古代诗人的离愁别绪相似,如李白的《送友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皆表现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离别时的惆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溪,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李白齐名,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孟浩然与王维分别之时,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和对孤独的无奈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寂寂”开篇,营造出一种孤独、无奈的氛围。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离别的苦恼。诗的每一句都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特别是“知音世所稀”一句,传达出诗人对理解自己、能够共鸣的朋友的渴望与珍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心理,既有对友人的不舍,又有对未来的迷茫。诗人在此时刻的感受,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珍贵和人生的孤独。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寂寂竟何待”:诗人感到孤独,似乎在等待什么。
    • “朝朝空自归”:每天的归家都是空虚的。
    • “欲寻芳草去”:渴望寻找美好的事物。
    • “惜与故人违”:舍不得和老朋友分离。
    • “当路谁相假”:在路上又有谁能依靠?
    • “知音世所稀”:能够理解自己的朋友非常稀少。
    • “只应守寂寞”:只能守着自己的寂寞。
    • “还掩故园扉”:把故乡的门关上,象征内心的封闭。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朝朝空自归”和“欲寻芳草去”形成对比,体现了内心的矛盾。
    • 拟人:将“知音”人化,使情感更加生动。
  •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对友谊的珍惜和对孤独的感慨,反映出人们在离别时的无奈与思考。

意象分析:

  • 寂寞:象征孤独与对友情的渴望。
  • 芳草:代表美好的事物、理想生活。
  • 故园:故乡象征归属感与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知音”指的是? A. 老朋友
    B. 理解自己的人
    C. 亲人

  2. “欲寻芳草去”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对友人的留恋

  3. 诗的情感基调如何? A. 轻松愉悦
    B. 孤独惆怅
    C. 充满希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
    • 王维《送别》
  • 诗词对比

    • 李白《送友人》: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但更为豪放,情感更加激昂。
    • 王维《送别》:同样描写了离别的愁绪,但王维的风格更为细腻,意境更为深远。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 《诗词鉴赏与分析》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浪淘沙 废苑 浪淘沙 山居十首 其一 浪淘沙 浪淘沙 浪淘沙 踏青 浪淘沙 题画 浪淘沙·夕阳将落,暮色苍茫,独坐有怀乡景 浪淘沙慢 辛亥岁不尽五日作 浪淘沙 杨子中流望金山北面 浪淘沙 江天暮雪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又生一秦 万世长策 水径不深 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狐鸣篝火 逐字逐句 竹字头的字 手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壤父 又字旁的字 通共有无 包含约的成语 肀字旁的字 引以为乐 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拼得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缺衣无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