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晚晴远眺》

时间: 2025-05-02 12:54:58

诗句

楚天无物不堪诗,登眺唯愁动远思。

秋树江山人别后,夕阳楼阁雨晴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4:58

原文展示: 楚天无物不堪诗,登眺唯愁动远思。秋树江山人别后,夕阳楼阁雨晴时。

白话文翻译: 楚地的天空下,没有什么景物不能成为诗的题材,但登高远望时,唯有忧愁会激起深远的思绪。秋天的树木和江山,在人们分别之后,夕阳照耀下的楼阁,在雨过天晴的时刻。

注释:

  • 楚天:指楚地的天空,泛指南方。
  • 登眺:登高远望。
  • 远思:深远的思绪。
  • 秋树:秋天的树木。
  • 江山:指国家的疆土,这里泛指自然景色。
  • 夕阳楼阁:夕阳下的楼阁。
  • 雨晴时:雨过天晴的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1336-1374),字季迪,号青丘子,明代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楚地登高远望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楚地的天空为背景,通过登高远望的视角,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楚天无物不堪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创作的灵感,但紧接着的“登眺唯愁动远思”却透露出诗人的忧愁和深远的思绪。后两句通过对秋树、江山、夕阳、楼阁等意象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和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楚天无物不堪诗”:诗人认为楚地的天空下,任何景物都可以成为诗的题材,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创作的灵感。
  • “登眺唯愁动远思”:登高远望时,诗人的忧愁被激发,产生了深远的思绪,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 “秋树江山人别后”:秋天的树木和江山,在人们分别之后,显得格外孤寂,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
  • “夕阳楼阁雨晴时”:夕阳下的楼阁,在雨过天晴的时刻,增添了一丝温暖和希望,但仍难掩诗人的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秋树江山”和“夕阳楼阁”的描绘,比喻诗人的孤独和思念。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如“秋树江山人别后”中的“人别后”。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秋树江山”与“夕阳楼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在登高远望时的忧愁和思念之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秋树、江山、夕阳、楼阁、雨晴。
  • 详细解释:秋树象征着孤独和凄凉,江山代表着广阔的自然景色,夕阳和楼阁增添了一丝温暖和希望,雨晴则象征着变化和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楚天无物不堪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热爱? A. 自然景色 B. 诗歌创作 C. 远方亲人 D. 孤独感

  2. “登眺唯愁动远思”中的“远思”指的是什么? A. 对自然景色的思考 B. 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C. 对诗歌创作的思考 D. 对孤独感的思考

  3. “秋树江山人别后”中的“人别后”指的是什么? A. 人们分别后的自然景色 B. 人们分别后的孤独感 C. 人们分别后的思念 D. 人们分别后的希望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登高远望时的感慨和忧愁。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宁静的心境。

诗词对比:

  • 高启的《晚晴远眺》与杜甫的《登高》:两者都表达了登高远望时的感慨和忧愁,但高启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杜甫的诗则更加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高启诗集》:收录了高启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奉和圣制花萼楼下宴应制 春晚侍宴丽正殿探得开字 奉和圣制赐崔日知往潞州应制 奉和圣制寒食作应制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 游老君洞 杂曲歌辞 其一 破阵乐 白杨篇 唐封泰山乐章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民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蔬的成语 单耳刀的字 塸埞 渥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筠廊 析骨而炊 皿字底的字 人赃并获 背公营私 人字头的字 千了百当 緑丝 密谟 宣慰 小字头的字 为时过早 片字旁的字 包含犀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