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2:05: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2:05:09
作者:赵时韶 〔宋代〕
春在溪桥第几家,槎牙老树竹篱遮。
再三辨认枝头雪,万一无香恐未花。
春天来到了谁家溪桥边,老树的树枝和竹篱笆遮住了视线。
我再三辨认树枝上的雪,万一没有香气,恐怕花还未开放。
“溪桥”指代水边的小桥,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枝头雪”比喻梅花,象征纯洁与高雅。
作者介绍:赵时韶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而闻名。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诗人寻梅的同时也寄托了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寻梅》一诗通过对梅花的寻觅,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意境。首句“春在溪桥第几家”以问句的形式,直接引出诗的主题,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接下来的描写中,槎牙老树和竹篱的描绘,既展现了自然的生机,又暗含了诗人对梅花的期盼。
“再三辨认枝头雪”一句,既是对梅花的细致观察,又充满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希望。最后一句“万一无香恐未花”,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失落与惋惜,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梅花的深情,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春天和梅花的描写,表现了对春的期待与对美的追求,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槎牙”指什么?
A. 一种花
B. 老树的枝杈
C. 竹子
答案:B
诗人对梅花的态度是?
A. 漠不关心
B. 渴望与期待
C. 失落与惋惜
答案:B
“春在溪桥第几家”意在表达什么?
A. 春天已经来临
B. 对春天的期待
C. 对溪桥的怀念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赵时韶的《寻梅》和王安石的《梅花》,两首诗均以梅花为主题,前者更侧重对梅花的期待与探寻,后者则强调梅花在寒冬中的坚韧与不屈,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