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寻梅》

时间: 2025-08-13 00:25:46

诗句

春在溪桥第几家,槎牙老树竹篱遮。

再三辨认枝头雪,万一无香恐未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3 00:25:46

寻梅

作者:赵时韶 〔宋代〕

原文展示:

春在溪桥第几家,槎牙老树竹篱遮。
再三辨认枝头雪,万一无香恐未花。

白话文翻译:

春天来到了谁家溪桥边,老树的树枝和竹篱笆遮住了视线。
我再三辨认树枝上的雪,万一没有香气,恐怕花还未开放。

注释:

  • 春在溪桥第几家:春天来到了哪一家溪桥边。
  • 槎牙:指的是老树的枝杈。
  • 竹篱遮:竹子的篱笆遮挡了视线。
  • 再三辨认:多次仔细辨认。
  • 枝头雪:指树枝上白色的花朵,看上去像雪。
  • 万一无香恐未花:如果没有香气,恐怕花还没有开放。

典故解析:

“溪桥”指代水边的小桥,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枝头雪”比喻梅花,象征纯洁与高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时韶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而闻名。其作品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诗人寻梅的同时也寄托了对春天的期盼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诗歌鉴赏:

《寻梅》一诗通过对梅花的寻觅,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诗中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意境。首句“春在溪桥第几家”以问句的形式,直接引出诗的主题,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接下来的描写中,槎牙老树和竹篱的描绘,既展现了自然的生机,又暗含了诗人对梅花的期盼。

“再三辨认枝头雪”一句,既是对梅花的细致观察,又充满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希望。最后一句“万一无香恐未花”,则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失落与惋惜,表现了诗人对梅花的热爱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梅花的深情,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在溪桥第几家:诗人首次提问,显现出他对春天的渴望与好奇。
  2. 槎牙老树竹篱遮:描绘了春天的环境,老树和竹篱的存在增添了诗的古朴气息。
  3. 再三辨认枝头雪:诗人细致入微,反复确认,表现出他对梅花的渴求。
  4. 万一无香恐未花:表现出诗人对梅花是否开放的忧虑,情感深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比作雪,形象生动。
  • 对仗:如“槎牙老树竹篱遮”,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春天和梅花的描写,表现了对春的期待与对美的追求,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溪桥:自然与生活的结合。
  • 梅花:象征高洁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槎牙”指什么? A. 一种花
    B. 老树的枝杈
    C. 竹子
    答案:B

  2. 诗人对梅花的态度是? A. 漠不关心
    B. 渴望与期待
    C. 失落与惋惜
    答案:B

  3. “春在溪桥第几家”意在表达什么? A. 春天已经来临
    B. 对春天的期待
    C. 对溪桥的怀念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 - 王安石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诗词对比: 对比赵时韶的《寻梅》和王安石的《梅花》,两首诗均以梅花为主题,前者更侧重对梅花的期待与探寻,后者则强调梅花在寒冬中的坚韧与不屈,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花诗集》

相关查询

元旦二首 元旦二首 寓灵峰寺感怀 玉女泉以招提孤僻而名高华清泉坐天宝荒淫而 雨过 又一颂别赵使君 又七言 有客问予每日何事客退赋此 游西山 幽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黽字旁的字 包含环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游的词语有哪些 潘鬓沈腰 豸字旁的字 聿字旁的字 几字旁的字 谏争如流 抽成 处堂燕鹊 真才实学 私字儿的字 瑞香 洞烛其奸 纷獃 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岳岳磊磊 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争多竞少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