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襄阳曲》

时间: 2025-08-13 01:38:19

诗句

襄阳二月花艳时,城头高曳五丈旗。

东风一夜动笳鼓,夹城传呼丞相归。

红缨金甲光炤日,霜刀乱挥贼争出。

仓卒谁辨非官军,满城鼎沸嗟何及。

岘山日落黑云重,大堤女儿哭相送。

襄王宫殿野火烧,何人更起猎云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3 01:38:19

原文展示:

襄阳二月花艳时,
城头高曳五丈旗。
东风一夜动笳鼓,
夹城传呼丞相归。
红缨金甲光炤日,
霜刀乱挥贼争出。
仓卒谁辨非官军,
满城鼎沸嗟何及。
岘山日落黑云重,
大堤女儿哭相送。
襄王宫殿野火烧,
何人更起猎云梦。

白话文翻译:

在襄阳二月的花季,
城头上高高飘扬着五丈的旗帜。
东风一夜间吹响了笳鼓,
城中传来丞相归来的呼声。
红缨金甲在阳光下闪耀,
霜刀乱挥,贼兵争先出战。
仓促之间,谁能分得清非官军,
满城沸腾,叹息声何其沉重。
岘山日落,黑云密布,
大堤上姑娘悲声送别。
襄王的宫殿在野火中燃烧,
还有谁来追寻那猎云的梦。

注释:

  • 五丈旗:古代一种大型旗帜,象征着军权与威望。
  • 笳鼓:古代乐器,象征战争的号角和鼓声。
  • 红缨金甲:形容士兵的铠甲鲜艳夺目,典型的勇士形象。
  • 霜刀:比喻锋利的刀剑,象征战争的残酷。
  • 岘山:指襄阳附近的山,表现出自然环境的压迫感。
  • 猎云梦:指对美好理想和追求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宋徵舆,清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以情感真挚、意象鲜明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战争频繁,诗人借襄阳的历史背景,抒发对国家动乱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襄阳曲》通过描绘襄阳的春天景象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国沦陷及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诗中的自然景观如“二月花艳”和“日落黑云重”,不仅展示了襄阳的美丽,也暗示了即将来临的悲剧。五丈旗的高扬和东风夜动的笳鼓声,仿佛在提醒人们战争的逼近,士兵们穿着华丽的铠甲,却要面对刀枪的残酷,极具反讽意味。

诗中“仓卒谁辨非官军”一句,显示了战乱中的混乱与无奈,士兵与百姓在战争中难以分辨,反映出战争对社会的破坏。而“大堤女儿哭相送”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争对家庭的影响,传达出一种令人心痛的别离情感。

整首诗情感丰富,结构紧凑,意象交错,从自然到战争、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展现出诗人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无奈期许。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襄阳二月花艳时:描绘了春天花开的美好时节,给人以生机和希望的感觉。
  • 城头高曳五丈旗:高高飘扬的五丈旗象征着军权与荣耀,暗示着即将到来的战争。
  • 东风一夜动笳鼓:东风带来的号角声,预示战争的来临,气氛紧张。
  • 夹城传呼丞相归:城中人们呼喊丞相归来,说明战局的紧迫。
  • 红缨金甲光炤日:士兵的铠甲在阳光下闪耀,彰显出战士的勇猛。
  • 霜刀乱挥贼争出:敌人纷纷出战,战争的激烈和残酷呼之欲出。
  • 仓卒谁辨非官军:战乱中,士兵与百姓混淆,表现出战争的混乱。
  • 满城鼎沸嗟何及:满城哀叹,表现出人们的绝望与无奈。
  • 岘山日落黑云重:自然的变化反映出战争的压迫感。
  • 大堤女儿哭相送:姑娘悲声送别,表现出战争带来的离别与痛苦。
  • 襄王宫殿野火烧:宫殿被烧,象征着国家的灭亡与家园的破灭。
  • 何人更起猎云梦:对理想与美好生活的追求已成泡影,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与惋惜。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红缨金甲”与“霜刀乱挥”,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如“霜刀”比喻战争的残酷,生动形象。
  • 拟人:如“女儿哭相送”,赋予自然情感,增强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切反思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揭示了在动荡时期人们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象征着军权与荣耀。
  • :象征着战争的残酷。
  • 哭声:表现了痛苦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襄阳曲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 D. 明代
  2. 诗中“东风一夜动笳鼓”所表达的情境是:

    • A. 农忙时节
    • B. 战争来临
    • C. 节日庆典
    • D. 乡村安宁
  3. “仓卒谁辨非官军”反映了什么?

    • A. 战争的胜利
    • B. 战争的混乱
    • C. 和平的希望
    • D. 英雄的壮丽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比较《襄阳曲》与王维的《送别》,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但《襄阳曲》更强调战争带来的无奈与绝望,而《送别》则更侧重于友人之间的情感与惜别之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与技巧》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春风一夕浩荡,晓来柳色一新) 菩萨蛮 桃源忆故人 入塞 鹧鸪天 浣溪沙(病中有以阑花相供者,戏书) 长相思 如梦令 点绛唇 碧牡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登革热 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迷离 连蒙带骗 乙字旁的字 大字旁的字 包含依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泱的词语有哪些 为仁不富 矢字旁的字 反裘负刍 光大 長字旁的字 折罪 包含雅的成语 救难解危 一寸山河一寸金 见字旁的字 疵物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