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1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14:05
襄阳二月花艳时,
城头高曳五丈旗。
东风一夜动笳鼓,
夹城传呼丞相归。
红缨金甲光炤日,
霜刀乱挥贼争出。
仓卒谁辨非官军,
满城鼎沸嗟何及。
岘山日落黑云重,
大堤女儿哭相送。
襄王宫殿野火烧,
何人更起猎云梦。
在襄阳二月的花季,
城头上高高飘扬着五丈的旗帜。
东风一夜间吹响了笳鼓,
城中传来丞相归来的呼声。
红缨金甲在阳光下闪耀,
霜刀乱挥,贼兵争先出战。
仓促之间,谁能分得清非官军,
满城沸腾,叹息声何其沉重。
岘山日落,黑云密布,
大堤上姑娘悲声送别。
襄王的宫殿在野火中燃烧,
还有谁来追寻那猎云的梦。
作者介绍:宋徵舆,清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以情感真挚、意象鲜明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战争频繁,诗人借襄阳的历史背景,抒发对国家动乱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襄阳曲》通过描绘襄阳的春天景象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国沦陷及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诗中的自然景观如“二月花艳”和“日落黑云重”,不仅展示了襄阳的美丽,也暗示了即将来临的悲剧。五丈旗的高扬和东风夜动的笳鼓声,仿佛在提醒人们战争的逼近,士兵们穿着华丽的铠甲,却要面对刀枪的残酷,极具反讽意味。
诗中“仓卒谁辨非官军”一句,显示了战乱中的混乱与无奈,士兵与百姓在战争中难以分辨,反映出战争对社会的破坏。而“大堤女儿哭相送”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争对家庭的影响,传达出一种令人心痛的别离情感。
整首诗情感丰富,结构紧凑,意象交错,从自然到战争、从宏观到微观,层层递进,展现出诗人对时代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无奈期许。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切反思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揭示了在动荡时期人们内心的挣扎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襄阳曲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东风一夜动笳鼓”所表达的情境是:
“仓卒谁辨非官军”反映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