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3:17
寒光垂静夜,皓彩满重城。
万国尽分照,谁家无此明。
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
独有长门里,蛾眉对晓晴。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宁静的夜晚,月光洒满了整个城市。月光照耀着四面八方,仿佛没有哪家人会缺少这皎洁的光辉。古老的槐树下,疏落的影子显得很轻淡,桂花在秋风中摇曳,发出轻微的声响。只有在长门之内,嫦娥的眉目恰恰对着即将到来的清晨。
诗中提到的“古槐”与“仙桂”都是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象征着高雅和恬淡的生活。长安作为唐代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历史。诗中通过月光的照耀,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慨。
作者介绍: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樽前,晚唐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杜牧的诗风清新、意境深远,尤其擅于描绘秋冬景象和人情。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长安,正值国家繁荣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月夜的宁静,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同时也隐含对个人情感的思索。
《长安夜月》是杜牧的一首抒情诗,以月光为主线,描绘出一个清冷而宁静的夜晚。诗的开头“寒光垂静夜,皓彩满重城”,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月光洒满长安的画面,给人以宁静而清新的感觉。接下来的“万国尽分照,谁家无此明”,则通过“万国”的意象,强调了月光的普遍性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下两句“古槐疏影薄,仙桂动秋声”则突出了秋天的氛围,古槐的影子在月光下显得稀疏而淡薄,营造出一种清冷的境界。而“仙桂动秋声”则通过桂花的轻声细语,增添了秋天的柔和与静谧。这一切的描绘都为最后一句“独有长门里,蛾眉对晓晴”做了铺垫,诗人在此句中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展现出一种特有的孤独与思念。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长安夜色的赞美,也流露出对人生与情感的深刻思考。杜牧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个令人心醉的夜晚,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长安夜晚的月光,表现了对美好、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思索。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展现出唐代文化的繁荣与诗人的独特情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长门”可能指什么地方?
A. 宫门
B. 市场
C. 学校
D. 花园
诗句“万国尽分照”意指什么?
A. 只有一个国家享受到月光
B. 月光照耀着所有国家
C. 月光只在长安城闪耀
D. 没有人能看到月光
诗中用什么意象体现了孤独的情感?
A. 古槐
B. 仙桂
C. 蛾眉
D. 晓晴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