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5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57:23
九月三十日,雨声如别秋。
无端满阶叶,共白几人头。
点滴侵寒梦,萧骚著淡愁。
渔歌听不唱,蓑湿棹回舟。
九月三十日,雨声如同与秋天告别。
无缘无故,满地的落叶,映衬着几个人的白发。
雨点滴落,侵入寒冷的梦中,萧条的情绪笼罩着淡淡的愁苦。
渔歌听不见,湿透的蓑衣,摇曳着小舟回航。
作者介绍: 杜牧,字牧之,晚唐著名诗人,生于803年,卒于853年。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五言绝句,风格清新俊逸,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夜雨》作于唐代晚期,正值杜牧的创作高峰时期。此时,社会动荡,杜牧身处政治风云之中,常感时局不宁,情绪常显得忧郁和沉思。
《夜雨》是一首典型的五言绝句,其意境深邃,情感细腻。诗中描绘了九月三十日夜间的秋雨,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秋天的凋零和内心的愁苦相结合。开头两句以“雨声如别秋”引入,营造出一种愁绪的氛围,雨声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时光流逝的象征。接下来的“无端满阶叶,共白几人头”,则通过视觉冲击,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人们的衰老,突显了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
在情感的表达上,作者通过“点滴侵寒梦,萧骚著淡愁”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怀,雨声打破了梦的宁静,映射出内心的忧愁。而“渔歌听不唱,蓑湿棹回舟”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沉闷与无奈,渔歌的缺失让人感到生活的乏味,湿透的蓑衣象征着生活的艰辛与困顿。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情感上真挚,通过描绘雨夜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忧伤,是对秋天的感怀,也是对人生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怀与人生无常的思考,展现了在自然景象变迁中的内心挣扎与孤独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季节是什么?
“渔歌听不唱”中的“渔歌”指代什么?
诗中哪一句表达了内心的愁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