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归》

时间: 2025-04-26 06:38:45

诗句

百计留春春亦归,东君欲别更依依。

空庭夜雨醒残梦,芳草天涯怨落晖。

绕树乍听莺百啭,衔泥惊见燕双飞。

欲寻红紫无踪迹,花点池塘絮点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8:45

原文展示:

百计留春春亦归,
东君欲别更依依。
空庭夜雨醒残梦,
芳草天涯怨落晖。
绕树乍听莺百啭,
衔泥惊见燕双飞。
欲寻红紫无踪迹,
花点池塘絮点衣。

白话文翻译:

百般计策想要留住春天,春天却还是要离去。
东风(春天的象征)即将告别,更加依依不舍。
空荡的庭院中,夜雨滴落,唤醒了我残存的梦。
芳草萋萋天涯路,怨恨日落的余晖。
绕着树听见黄莺啼鸣,忽然看到泥燕双双飞来。
想要寻找红花紫荆,却无踪无影,
只有池塘边点缀着花瓣,衣衫上沾染着柳絮。

注释:

  • 百计留春:形容费尽心思想要挽留春天。
  • 东君:古代对春天的称呼,寓意春风。
  • 空庭夜雨:指空空荡荡的庭院里下着夜雨。
  • 芳草天涯:指远方的芳草,表达离别的惆怅。
  • 莺百啭:指黄莺的啼叫声,形容音调婉转动听。
  • 衔泥:燕子用泥土筑巢的动作,象征春天的到来。

典故解析:

  • 东君:在古诗词中常用来指代春天,源于古人对自然的崇拜与人文思想的结合。
  • 燕双飞:燕子成双飞翔,象征春天的爱情和团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德保,清代诗人,生活于清代中期,诗风清新脱俗,擅长表达自然之美和人间情感。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展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春归》创作于春季,正值春暖花开之时,然而诗人却感受到春天即将离去的无奈与惆怅,表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离别的伤感。

诗歌鉴赏:

《春归》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无奈与惆怅。开篇“百计留春春亦归”直言春天的流逝,诗人虽费尽心思想要留住春天,但终究无法阻挡其离去的脚步。接下来的“东君欲别更依依”则将春天拟人化,赋予了它情感,表现出对离别的依依不舍。

夜雨的描写让人感到孤寂,而“芳草天涯怨落晖”更是将离别的愁绪推向高潮。此时,诗人似乎在思索着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随后的“绕树乍听莺百啭,衔泥惊见燕双飞”则转向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黄莺的鸣叫和燕子的归来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与希望。

最后两句“欲寻红紫无踪迹,花点池塘絮点衣”则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的追寻,却发现无处可寻的失落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对春天的珍惜,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计留春春亦归:尽管想尽各种办法想留住春天,但春天依旧要离去,表现出无奈。
  • 东君欲别更依依:春天即将离去,给人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
  • 空庭夜雨醒残梦:在夜雨中,空荡的庭院唤醒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
  • 芳草天涯怨落晖:草地延伸至天涯,诗人对日落后余晖的怨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 绕树乍听莺百啭:在树边听到黄莺的啼叫,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 衔泥惊见燕双飞:突然看到燕子双双飞来,象征着春天的温暖和爱情。
  • 欲寻红紫无踪迹:想要寻找春天的花朵,却发现无处可寻。
  • 花点池塘絮点衣:只有池塘边的花瓣和衣衫上的柳絮留下了春天的痕迹。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春天称为“东君”,赋予其情感。
  • 对仗:如“莺百啭”和“燕双飞”,形成音韵和谐的对比。
  • 比喻:用“芳草”和“落晖”比喻生命的短暂与美好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短暂、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追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机、希望与美好。
  • 夜雨:代表孤独与思考的时刻。
  • 黄莺和燕子: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春天的来临。
  • 芳草和花瓣:美好的事物,代表生命中的美好瞬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东君”指的是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空庭夜雨醒残梦”中,夜雨的作用是什么?
    A. 增添景色
    B. 唤醒回忆
    C. 让人快乐
    D. 吵闹

  3. “欲寻红紫无踪迹”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失落
    B. 快乐
    C. 兴奋
    D.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离别,但更多的是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 《夜泊牛渚怀古》:通过对古人的追忆,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春归》的感伤情绪相呼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诗词曲赋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元公之鄂渚,寻观主张骖鸾 晚春卧疾寄张八子容① 夜登孔伯昭南楼,时沈太清、朱升在座 早发渔浦潭 岘山饯(赠)房琯崔宗之 长安早春(一作张子容诗) 岘山送萧员外之荆州 登鹿门山怀古 人日登南阳驿门亭子,怀汉川诸友 途次望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力字旁的字 磨而不磷 頁字旁的字 遂心如意 九折臂 筋信骨强 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花丝 貝字旁的字 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贝字旁的字 包含奔的词语有哪些 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府人 草间求活 檠括 火阳 壅否 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