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陈叔茂二亭·观澜》

时间: 2025-04-28 06:51:13

诗句

喷腾浙江潮,奔放吕梁水。

人情骇奇观,所见涛浪耳。

见浪不见澜,滔滔者皆是。

天晴风日佳,试叩二三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6:51:13

原文展示

题陈叔茂二亭·观澜
作者:方岳 〔宋代〕
喷腾浙江潮,奔放吕梁水。
人情骇奇观,所见涛浪耳。
见浪不见澜,滔滔者皆是。
天晴风日佳,试叩二三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浙江的潮水喷涌而起,吕梁的水流奔腾不息。人们看到如此奇特的景象,不禁惊叹。波涛汹涌的浪潮展现在眼前,但却没有看到水面的平静,面前的一切都是澎湃的浪潮。天气晴朗,风和日丽,试着去请教几位朋友吧。

注释

  • 喷腾:形容水势猛烈地喷涌而出。
  • 奔放:形容水流奔腾而出。
  • :惊讶,震惊。
  • 涛浪:波涛汹涌的浪潮。
  • :水面的波纹,这里指代平静的水面。

典故解析

“浙江潮”与“吕梁水”是指中国著名的潮汐现象,浙江东南沿海的潮水变化极为显著,吕梁则是内陆的水流,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自然的壮丽和变化多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字子云,号天池,宋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其作品多表现出豪放与细腻并存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方岳游览江南时,目睹潮水与水流的壮观,激发了他对自然的赞美与沉思,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象的热爱和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描写浙江的潮水与吕梁的奔流,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叹。开篇的“喷腾”和“奔放”二词,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波涛汹涌的画面,瞬间抓住读者的想象力。“人情骇奇观”则引导读者从个人的角度去体验自然现象带来的震撼,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后半部分的“见浪不见澜”强调了浪潮的壮观和不可捉摸,暗示在自然力量面前,人是渺小的。最后一句“天晴风日佳,试叩二三子”点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似乎在邀请朋友一同欣赏这一壮丽景色,流露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喷腾浙江潮”:描写浙江的潮水猛烈地涌动,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2. “奔放吕梁水”:吕梁的水流也同样奔腾不息,形成与浙江潮水的呼应。
  3. “人情骇奇观”:人们见到这样奇特的自然景象,感到惊讶与震撼。
  4. “所见涛浪耳”:所看到的都是波澜壮阔的浪潮。
  5. “见浪不见澜”:看到了浪潮,却看不到平静的水面,象征着生命中的动荡与不安。
  6. “滔滔者皆是”:一切都被这汹涌的波涛所覆盖。
  7. “天晴风日佳”:天气晴朗,给人一种美好的感觉。
  8. “试叩二三子”:邀请朋友们一起欣赏这种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潮水与奔流比作一种力量,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自然景观展开,表现了对自然力量的赞美,传达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潮水:象征着自然的力量和变化。
  • 奔流:代表生命的活力与不息。
  • 浪潮:既有壮丽的外在,也象征着内心的波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个自然景象分别是什么?

    • A. 海浪与山水
    • B. 浙江潮与吕梁水
    • C. 雨水与雪
    • D. 湖水与泉水
  2. “见浪不见澜”中的“澜”指的是什么?

    • A. 高山
    • B. 平静的水面
    • C. 风
    • D. 大海
  3. 本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悲伤
    • B. 开心
    • C. 震撼与欣赏
    • D. 忧虑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方岳的《题陈叔茂二亭·观澜》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方岳更侧重于自然的壮丽景观,而李白则通过饮酒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两者风格各异,展现出不同的情感世界。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 挽林承奉 处士妻十首 全州 挽龚汀州二首 其二 药洲四首 览西斋弟子抄诸家诗一首 次江权军宴新进士韵 杂兴 西淙山观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麦饭豆羹 登高一呼 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鲜血 麻字旁的字 枉累 立字旁的字 洽悦 包含藏的成语 四点底的字 葛巾野服 勇退激流 吃味儿 拊摩 其开头的成语 龠字旁的字 鬼字旁的字 谷贱伤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