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58: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58:31
腊日猎
作者: 姚合 〔唐代〕
健夫结束执旌旗,
晓度长江自合围。
野外狐狸搜得尽,
天边鸿雁射来稀。
苍鹰落日饥唯急,
白马平川走似飞。
蜡节畋游非为己,
莫惊刺史夜深归。
猎人结束了举旗的工作,
清晨渡过长江回到营地。
野外的狐狸早已被捕尽,
天边的鸿雁飞来却稀少。
苍鹰在落日时急于寻找食物,
白马在平原上奔跑得如同飞翔。
腊月的狩猎不是为了他自己,
只希望不打扰到刺史夜深归家。
作者介绍:姚合(约公元770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景宰,号月溪,原籍河南,后迁至江南。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描写边塞风光及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腊月,正值冬季狩猎的时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狩猎文化以及人们的生活情趣。诗中描绘了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表现了对官员与民众生活的关注。
《腊日猎》通过描写冬季狩猎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诗的开头以“健夫”开始,立刻引入猎人的形象,表现出一种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氛。接着,诗人描绘了清晨的江面,猎人结束了狩猎,回归营地,给人一种松弛的感觉。
诗中对狐狸与鸿雁的描写,体现了自然界的生存竞争,狐狸被捕尽而鸿雁稀少,暗示了猎人对自然资源的掠夺。苍鹰的饥饿与白马的奔跑则展现了生命的活力与速度,给人一种生动的画面感。最后,诗人提到“蜡节畋游非为己”,表达了狩猎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享乐,还有一种对社会和官员的敬重,表现了人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生命的尊重。
整首诗透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清新的生活气息,展现了冬日狩猎的独特魅力,同时也隐含了对官民关系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狩猎的场景,展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同时反映出对社会与官员的关注,表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描绘了狩猎的场景,也传达了生存的艰辛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测试:
诗中“健夫”指的是谁?
A. 官员
B. 猎人
C. 农民
答案:B
“蜡节畋游非为己”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A. 狩猎是为了个人利益
B. 狩猎是为了社会
C. 狩猎是为了生存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动物有哪些?
A. 狐狸、鸿雁、苍鹰
B. 狐狸、兔子、马
C. 鸿雁、鹰、狼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的解析和赏析,希望读者能更好地理解《腊日猎》的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