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4:3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4:30:51
看月空门里,诗家境有馀。
露寒僧梵出,林静鸟巢疏。
远色当秋半,清光胜夜初。
独无台上思,寂寞守吾庐。
在空旷的门里观看明月,诗人的境界十分开阔。
寒露中僧侣的梵音传出,树林静谧,鸟巢稀疏。
远处的色彩正值秋季,清冷的月光胜过初夜。
我独自在台上思念,寂寞地守护着我的草庐。
作者介绍:姚合(约 780-842),字子云,号少山,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官职,后归隐生活。他的诗风清新自然,以描写山水田园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正值诗人晚年,表达了他对月亮的思考和对孤独生活的感受。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思念与孤独,正如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对人生的感悟与反思。
这首诗以“月”为引,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开篇“看月空门里”,通过“空门”这一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心境,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接下来的“诗家境有馀”则点明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暗示他在这个清冷的夜晚,尽管环境孤寂,却仍能感受到无限的诗意。
“露寒僧梵出,林静鸟巢疏”不仅描绘了秋天的寒意,还通过僧侣的梵音和鸟巢的稀疏,展现了环境的宁静与一种淡淡的哀愁。这里的意象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落寞和对大自然的深切感受。
“远色当秋半,清光胜夜初”一句,描绘了秋天的色彩和月光的清澈,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然而最后一句“独无台上思,寂寞守吾庐”,则将孤独感推向高潮,诗人在高台之上,思绪万千,却无人与其共鸣,显示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清新淡雅的意象,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内心的孤独感,突出其在幽静环境中对诗歌与人生的思考。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传达出一种清冷而悠远的情感,反映出他对生命的感悟与哲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空门”指的是哪里?
A. 寺庙
B. 书房
C. 花园
D. 田野
“露寒僧梵出”中“僧梵”指的是什么?
A. 僧侣的歌声
B. 僧侣的智慧
C. 僧侣的梵音
D. 僧侣的生活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欢乐
B. 寂寞
C. 愤怒
D.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