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5:57
汉祸始外戚,唐乱基宦寺。
小人计已私,颇复指他事。
公卿恬骇机,关河入危涕。
草茅岂无人,死抱经世志?
汉朝的祸乱始于外戚之手,唐朝的动乱则根源于宦官与寺庙的权力斗争。
小人们的阴险计谋已经作祟,却又常常把责任推给他人。
公卿们在危机面前麻木不仁,面对国家的困境只能流泪。
草野之间难道就没有人吗?那些人依然执着于报国的理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汉祸”和“唐乱”分别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朝代的衰亡事件,反映了外戚和宦官对政权的影响。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志士。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著称,尤其在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方面,作品中常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背景复杂。南宋国势日衰,外有金、蒙等敌国威胁,内有宦官和权臣的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诗人以忧国忧民的情怀,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这首诗通过回顾历史,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陆游以汉朝和唐朝为例,揭示了外戚与宦官对朝政的干预,指出小人之计对国家的危害,表现出对当时公卿无所作为的失望。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运用历史典故强化了诗歌的警示作用。
诗中最后一句“草茅岂无人,死抱经世志”更是点明了主题,尽管世情险恶,依然有志之士在坚守理想,表现出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陆游在这首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更传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彰显了他作为一个知名爱国者的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通过历史的对比,突显了当下的危机感。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衰败的忧虑和对理想的坚守,体现出陆游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的爱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汉朝的动乱是由于哪个群体的干预?
本诗中提到的“公卿”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诗与杜甫的作品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但陆游更强调个人理想的坚守,而杜甫则多体现对民生困苦的深切关怀。两者在悲痛之余都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