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4: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4:09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三峡猿声泪欲流,
夔州竹枝解人愁。
渠侬自有回天力,
不学垂杨绕指柔。
在三峡,猿声悲鸣让人忍不住想流泪;
夔州的竹枝歌声能解人心头的愁苦。
你自有挽回局势的能力,
何必学习垂杨的柔情来缠绕他人?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底,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苏轼的好友,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深受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黄庭坚的晚期,身处多事之秋,感受到人生的愁苦与艰难。诗人以自然景象和人情世故结合,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竹枝词二首》是黄庭坚以竹枝歌为题材,运用自然景象与人情感受相结合,表现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首句“猿声泪欲流”描绘了三峡猿猴悲鸣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暗示人生的孤独与无奈。紧接着“夔州竹枝解人愁”,竹枝歌声如同一剂良药,能够缓解心中的愁苦,显示出音乐的治愈力量。
后两句“渠侬自有回天力,不学垂杨绕指柔”,表达了诗人对人的能力与情感的思考。诗人认为,真正的力量在于自我,应该拥有改变现状的能力,而不应依赖于柔情的牵绊。整首诗在抒情中揭示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也折射出社会的复杂与无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面对生活的愁苦,强调内心的坚韧与改变现状的能力,反映了诗人对自我力量的认同与对柔情的拒绝,体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三峡猿声泪欲流”中,“猿声”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夔州竹枝”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的主旨在于强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