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1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18:05
腊鼓迎年粥暖,
梅窗送酒春浮。
敬通不仕已童头,
渐渐孺人白首。
四十七年去梦,
六千余里归舟。
他乡似故易勾留,
寿复榜成人寿。
腊月的鼓声迎来了温暖的年粥,
梅花窗前送来春酒,酒香飘浮。
我敬仰那些不仕的长者,心中依旧童稚。
岁月渐渐流逝,白发已显。
四十七年如梦而去,
六千多里我归来的舟船。
他乡虽然似故乡,却难以停留。
在寿宴上再次庆祝长寿。
姚华(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对社会的思考。他的诗歌常常渗透着人文关怀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
本诗写于作者年长之际,回首过往,感慨岁月流逝与亲情的珍贵。诗中蕴含了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故乡和长辈的怀念。
《西江月 其四 寿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诗。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表现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家庭、亲情的依恋。开头两句通过“腊鼓”和“年粥”勾勒出过年的温暖氛围,结合“梅窗送酒春浮”,展现了春天的气息,渗透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中间几句转向了对人生的思考,“敬通不仕已童头”表达了对那些不在仕途的长者的敬仰,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世俗功名的超脱与追求纯真内心的渴望。而“渐渐孺人白首”则是对时光无情的感慨,诗人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年轻,白发渐生,人生的阶段悄然流逝。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六千余里归舟”描绘了漫长的旅途,隐喻人生的艰辛与漂泊,“他乡似故易勾留”则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归属感的渴望。“寿复榜成人寿”点出了诗的主题,在寿宴上再次祝福长寿,体现了对家庭、对长辈的尊重与感恩。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在生命旅途中对时间、亲情的深刻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通过对岁月流逝、亲情珍贵的思考,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的感恩。诗人以温暖的情感,回顾自己的人生旅程,思念故乡,珍视长辈,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
《西江月 其四 寿内》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腊鼓”象征什么?
“渐渐孺人白首”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的最后一句中提到的“寿”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