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从军五更转 其四》

时间: 2025-08-09 21:47:01

诗句

四更城上寒,刁斗鸣不歇。

披衣出户视,太白光如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9 21:47:01

原文展示:

从军五更转 其四
四更城上寒,刁斗鸣不歇。
披衣出户视,太白光如月。

白话文翻译:

在四更天的城头,寒冷刺骨,哨声不断响起。
我披上衣服走出门外,看到明亮的月光照耀,仿佛太白星在空中闪耀。

注释:

  • 四更:指夜里四点钟,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四更是指深夜。
  • 城上寒:城墙上寒风凛冽,形容天气寒冷。
  • 刁斗:古代的警报器,鸣叫声表示警觉。
  • 披衣:穿上衣服,表示行动的准备。
  • 太白:指明亮的星星,通常指的是金星,象征光明和希望。
  • 光如月:比喻月光明亮而柔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季高,号静斋,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军事家。他以诗词、散文和戏曲闻名,作品多描绘边塞、战争和士兵的生活,具有深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战乱时期,诗人通过描写夜晚的情景,传达出士兵在战场上的孤独与坚守,反映了战争带来的寒冷与不安。

诗歌鉴赏:

这首《从军五更转 其四》以简洁而富有张力的语言描绘了深夜的城头情景,展现了战争的严酷和士兵的坚韧。诗的开头“四更城上寒”,直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寒冷而寂静的夜晚,四更时分,万籁俱寂,唯有警报声在耳边回响,传递着紧张和警觉的气氛。

接下来的“披衣出户视”,则展现了士兵在寒冷中不畏艰难,毅然起身观察外面的情景,传达出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最后一句“太白光如月”,不仅描绘了月光的明亮,也隐喻了希望与未来的光芒。月光映照下的城头,既有寒冷的现实,也有希望的象征,形成鲜明对比。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写,深刻表达了士兵在边防的孤独、寒冷与坚守,体现了诗人对战争与士兵命运的思考和关怀,情感深沉而真挚。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四更城上寒:此句点明时空背景,描绘出深夜的寒冷,营造出一种压抑的气氛。
    • 刁斗鸣不歇:强调警报声不断,暗示战事的紧迫和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
    • 披衣出户视:表明士兵的责任感和勇气,尽管寒冷依旧要出门观察情况。
    • 太白光如月:将月光与太白星的明亮结合,象征着希望与未来。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寒”和“光”的对比,突显了士兵在黑暗中对光明的渴望。
    • 比喻:将月光比作太白星,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士兵在寒冷和危险中坚守岗位的决心,反映了战士的勇气和对未来光明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士兵内心的孤独。
  • 刁斗:象征着警觉和战斗的紧迫感。
  • 月光:象征希望和光明,给予士兵勇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四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 A. 晚上九点
    • B. 晚上十点
    • C. 晚上十一点
    • D. 凌晨四点
  2. 诗中提到的“刁斗”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古代的警报器
    • C. 一种武器
    • D. 一种饮食
  3. 诗人在描绘城头的景象时用到了哪些意象?

    • A. 风、雨、雷电
    • B. 月光、寒冷、星辰
    • C. 草原、山川、河流
    • D. 火焰、黑暗、冰雪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边塞生活的英雄气概。
  • 李贺的《夜泊牛渚怀古》: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渴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基的《从军五更转》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涉及边塞和战争,但刘基更注重士兵的孤独与坚守,而王之涣则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奉和圣制幸玉真公主山庄因题石壁十韵之作应制 桃源行 林园即事寄舍弟紞(次荆州时作) 田园乐七首·其三 辋川集 华子冈 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送岐州源长史归(同在崔常侍幕中,时常侍已殁) 扶南曲歌词五首 献始兴公 赠祖三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油然而生 揎拳捋袖 舂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首字旁的字 驰田 如获至珍 八百孤寒 龙字旁的字 章往考来 溢言 龙牵 马放南山 工字旁的字 犬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编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