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9:1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9:19:36
作者: 刘基 〔明代〕
建溪激箭向南流,石齿如锋斗客舟。
篙子踏歌浑不畏,行人遥望替生愁。
这首诗描绘了建溪的急流向南奔流而去,石头锋利如刀,似乎在与过往的客船争斗。船夫们在波涛中高歌,毫不畏惧,但远方的行人却只能远远地望着,心中充满了忧愁。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篙子踏歌”的意象与中国古代水上生活的文化密切相关,表现了船夫们在面对艰难环境时的乐观态度。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天游,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变革之际,诗人可能通过描绘山水的壮丽与人们的愁苦,表达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水流和舟船意象,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类生活的艰辛。开篇以“建溪激箭向南流”,描绘出溪水的急促与力量,给人一种紧迫感。接着“石齿如锋斗客舟”,将自然的险恶与人类的脆弱形成对比,表达了自然环境对船只的威胁。
“篙子踏歌浑不畏”则展现了船夫在逆境中的勇敢与乐观,尽管环境险恶,他们依然选择高歌前行,体现了人类不屈的精神。然而,最后一句“行人遥望替生愁”则转向对远方人的忧虑,表现了一种无奈的情感,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沉重与艰辛。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在艰难环境中所展现出的不同态度,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人生画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表达了在逆境中人们的勇敢与无奈,体现了生存斗争的主题。
诗词测试:
诗中“建溪激箭”主要描绘了什么?
A. 水流的急促
B. 船只的安全
C. 风景的美丽
“篙子踏歌浑不畏”表达了船夫什么样的态度?
A. 恐惧
B. 乐观
C. 忧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两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李白的诗更多表现了壮丽的景色与人生的豪情,而刘基的《过闽关》则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
以上是对《过闽关》的详细分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