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5:12
钓竿
作者:刘基 〔明代〕
斫竹作钓竿,抽茧作钓丝。
沧洲日暖波涟漪,绿蒲茸茸柳叶垂,
钩纤饵香鱼不知。
石鳞激水溪毛动,玉燕回翔竿尾重。
大鱼入馔腮颊红,小鱼却放渊沄中。
更祝小鱼知我意,长逝深潭莫贪饵。
我用斧头砍竹子做成钓竿,用蚕茧抽成钓丝。
在温暖的阳光下,水面荡起涟漪,绿蒲如茸茸的毛毯,柳叶轻垂。
钩子上挂着香饵,鱼儿却不知道。
水中石鳞激起涟漪,燕子在钓竿尾部回旋飞舞。
大鱼入钩,腮颊红润,小鱼则放任自流在深渊中。
我更希望小鱼能理解我的心意,长久地离开深潭,不要贪恋诱饵。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引用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钓鱼的场景,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与生活的亲密关系。
作者介绍
刘基,字廷瑞,号千里,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诗词以清新自然、真切生动著称,常常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刘基的隐居生活中,体现了他对钓鱼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在古代,钓鱼不仅是一项休闲活动,也是一种哲学的象征,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钓竿》是一首描写钓鱼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美好与钓鱼的乐趣。开篇通过斫竹和抽茧的细节,展现了作者的手艺和对钓鱼的热情,显示出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态度。接着,诗人描绘了阳光下的水面,绿蒲和垂柳,营造出一幅和谐宁静的自然画面。
在诗的中段,诗人描写了鱼儿在水中的状态及飞翔的燕子,生动形象,富有动感。最后,诗人以祝愿小鱼理解自己的意图,表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与对自然的理解,暗含哲理。整首诗不仅传达了钓鱼的乐趣,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思,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哲学思考,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用什么材料制作钓竿?
A. 竹子
B. 木头
C. 铁
答案:A
诗中提到的“小鱼”象征什么?
A. 贪婪
B. 自由
C. 迷茫
答案:B
“大鱼入馔腮颊红”中“馔”字的意思是?
A. 食物
B. 餐桌
C. 饮水
答案: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渔翁》相比,两者都描绘了钓鱼的乐趣,但王维更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刘基则融入了更多的生活哲思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