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8:53
凿开混沌,见钱塘南控长江凝碧。今古词人图此景,谁解推原端的。岁去年来,日庚月申,因甚无差忒。如今说破,要知天地来历。道散有一强名,五行颠倒,互列乾坤历。坎水逆流朝丙户,随月盈亏消息。气到中秋,金能生水,倍涌千重雪。神仙妙用,与潮没个差别。赋此酹江月词,默合周天之数,故录潮候於右,以示同志。
打开混沌,看到钱塘江南岸的长江碧水。古今词人都描绘过这个景象,谁能了解其真正的起源呢?岁月匆匆,日子在不断更替,为什么总是没有差错呢?如今说破这些,想要了解天地的来历。道理散发出一个强大的名字,五行颠倒,互相交错,形成了宇宙的历法。坎水逆流向丙户,随着月亮的盈亏来变化。气到中秋,金能生成水,像千重雪花般涌现。神仙的妙用,与潮水没有区别。写下这首《酹江月》,默默合乎周天的规律,因此在右边记录潮候,以示我的同道之人。
作者介绍: 林自然,字君美,号鹤洲,南宋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常常借助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 《酹江月》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多感叹时局和自身处境。林自然以自然景象作为寄托,表达对宇宙、人生的思考。
《酹江月》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更是哲理与思考的结合。诗中通过对钱塘江和长江的描绘,引出古今词人的情感共鸣,显示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与内心感受;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哲学思考,探讨天地的起源和五行的关系,显示出诗人对道理的深入理解。
整首诗的意境深远,层次分明,既有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又有对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宇宙、自然、人类的独特理解。同时,诗中提到的“神仙妙用”与“潮水”相提并论,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宇宙的规律与人生哲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热爱和对生命真谛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混沌”是指什么?
诗人提到的“坎水”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林自然的《酹江月》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在意象上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深刻的哲理思考,但林自然更注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苏轼则更多展现了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