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23:3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3:30:20
旅食秋江上,浮生感二毛。
畏谗多礼数,居贱习忧劳。
野性存麋鹿,机心对桔槔。
百年将母计,未敢托名高。
在秋天的江边旅途中,感慨浮生的短暂与无常。
害怕谗言,所以对人过于客气,生活在低贱的地位中,习惯了忧虑和劳碌。
心中仍有野性,如同麋鹿自由奔跑,却又心机算计,像面对桔槔一样。
经历了百年,仍未敢托付母亲的安危,名声也不敢追求高远。
作者介绍:汪中,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诗歌闻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旅途中,反映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表达了对名利的看淡和对自然本性的向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对生活的思索,尤其是在秋江的景致中,诗人内心的感受愈加显露。开头的“旅食秋江上”不仅描绘了外在的环境,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与漂泊感。接下来的“两毛”则是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时光。诗人在面对谗言与人际关系时的畏惧,展现了他在尘世中的无奈与无助。
“野性存麋鹿”则是一种对自由的向往,尽管身处世俗的桎梏,内心深处仍希望回归自然的本真。在“机心对桔槔”的对比中,诗人暗示了生存的矛盾,既要面对生活的劳作,又要保留那份真挚的自我。最后两句则揭示了诗人的人生哲学,虽经历了百年,却未敢托付名声,显示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母亲的深厚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采用了比喻(“浮生感二毛”),对比(“野性存麋鹿”与“机心对桔槔”),以及隐喻(“未敢托名高”)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具层次感与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 全诗体现了诗人对浮生无常的感慨,对谗言与社会关系的忧虑,以及对自然自由本性的向往,最终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与对亲情的珍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浮生感二毛”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对生命的珍惜
B. 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C. 对名利的追求
诗人对谗言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畏惧与谨慎
C. 大胆反击
“野性存麋鹿”中的“麋鹿”象征着什么?
A. 亲情
B. 自由与自然
C. 劳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汪中的《旅食》,两者都在表达个人在自然与社会中的感受,但李白更多的是对孤独与自由的追求,而汪中则更倾向于对生活的无奈与思考。两首诗的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展现出不同的诗人风格与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