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8: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8:55
西江月
作者: 林自然
二十余年看访道,经游万水千山。
明师未遇肯安闲,几度拈香一瓣。
幸遇至人说破,虚无妙用循环。
工夫只在片时间,遍体神光灿烂。
我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寻找道理,游历了无数的山川河流。
然而却始终没有遇到一位明师,愿意让我安心静坐。
几次我尝试点燃香烛,心中祈祷一瓣。
幸好遇到了一位智慧之人,揭示了虚无的妙用是如何循环的。
修行的关键只在于片刻的时间,才能使全身充满光辉灿烂。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林自然,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主要以其清新脱俗、兼具哲理的诗风而著称。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林自然的修行与探索过程中,反映了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经历了漫长的修行后,终于在某次机缘下获得顿悟,表达了他对明师的渴望和对修行的领悟。
《西江月》以清新简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二十余年的修行与探索之路。从“二十余年看访道”开篇,显示出漫长的求索历程,令人感受到时间的沉重与思索的艰辛。接下来的“经游万水千山”,则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学的追求。
诗中“明师未遇肯安闲”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智慧老师的渴望,内心深处的无奈与焦虑,伴随着“几度拈香一瓣”的修行,显示出一种虔诚与执念。幸而在这一过程中,诗人遇到了“至人”,这位启迪者让他领悟到“虚无妙用循环”的道理,表明了修行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一个不断循环与深入的过程。
最后,“工夫只在片时间,遍体神光灿烂”一句,强调了修行的关键在于对当下的把握,片刻的专注即可带来灵性的光辉,体现出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智慧。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道理的追求与对人生的思考,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索人生的意义与修行的真谛,强调在漫长的探索中,关键在于对当下的把握与内心的觉悟。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内心追求的图景,展现了道教和佛教哲理中的修行与领悟过程,体现出对内心平和与智慧的渴望。
诗词测试:
诗人用了多少年在看访道?
“明师未遇肯安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工夫只在片时间”说明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