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7:23
瘗鹤铭诗
作者: 胡致隆 〔宋代〕
当年谁为裹玄黄,潮打孤城草木荒。
华表竟无新信息,断碑空有碎文章。
云埋紫盖峰何在,烟锁青田道正长。
遥想华亭披道氅,夜随明月过钱塘。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的场景,追忆往昔。诗中提到,曾经是谁将这个地方裹上了黑黄的色彩,潮水拍打着孤独的城墙,草木荒芜。华表上没有新的信息,断碑上也仅有支离破碎的文章。云雾缭绕,紫盖峰不知在何处,烟雾封锁着青田,通往它的道路显得格外漫长。远远想起华亭,披着道袍,夜晚伴着明月过钱塘。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胡致隆,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自然的观察,风格多为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逐渐强盛的时期,社会变化迅速,诗人通过描绘荒凉的景象,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瘗鹤铭诗》以其凝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吸引了读者的注意。诗的开篇便以“当年谁为裹玄黄”引出对往昔的追忆,诗人不仅是在追溯历史,还是在思索个人与历史的关系。孤城的荒凉与草木的凋零,仿佛在暗示着时间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华表与断碑的对比,突显出历史的断裂感,似乎在提醒我们即使是荣耀的象征,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失去光辉。
接下来的“云埋紫盖峰何在,烟锁青田道正长”则进一步将读者的视野引向自然,诗人用云雾和烟雾构建了一个虚幻的空间,表现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渴望。最后一句“遥想华亭披道氅,夜随明月过钱塘”则引发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明月的象征也让诗的情感更加清澈,充满了诗意的美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历史的结合,表现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形成了一种深沉而又优雅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未来的渴望,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华表”象征什么?
A. 生命力
B. 荣耀与尊贵
C. 迷茫与失落
“潮打孤城草木荒”中的“潮”指的是什么?
A. 海潮
B. 时间的流逝
C. 生活的压力
诗的最后一句中,明月象征着什么?
A. 过去的回忆
B. 未来的希望
C. 珍贵的友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