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2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29:59
独坐知霜下,开门见木衰。
壮应随日去,老岂与人期。
废井虫鸣早,阴阶菊发迟。
兴来空忆戴,不似剡溪时。
我独自坐在霜降的夜晚,推开门看到树木已经枯萎。
壮年应该随着日子流逝而去,老年怎么能与他人约定呢?
废弃的井里虫鸣声早早响起,阴暗的台阶上菊花发芽却显得迟缓。
兴致来了只空自怀念戴叔伦,不似当年在剡溪的时光。
作者介绍:李端,字子华,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写景抒情为主,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冬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冬夜寄韩弇》是一首深具情感的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冬夜的寒冷和自然的凋零,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思考。开头两句“独坐知霜下,开门见木衰”,诗人通过“霜”和“木衰”的意象,突显了冬季的寒冷和生命的消逝,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凄凉的氛围。接下来的两句“壮应随日去,老岂与人期”,则进一步引发对自身年龄和生命的反思,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惆怅。
随后,诗人描写“废井虫鸣早,阴阶菊发迟”,通过对比虫鸣的早与菊花的迟,表现出生命的不同状态,象征着活力与衰败之间的对立。最后一句“兴来空忆戴,不似剡溪时”,则是对友人的思念,寄托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增添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相当丰富,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有内心情感的流露,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统一。诗人在寒冷的冬夜中,孤独地思考生命与时间,留下了一份深沉的哲思,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情感真挚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木衰”指代什么?
“兴来空忆戴”中的“戴”指的是谁?
诗中哪个意象象征着孤独?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李端及其作品的背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