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9: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9:20
送戴徵士还山
作者: 李端 〔唐代〕
柔桑锦臆雉,相送到烟霞。
独隐空山里,闲门几树花。
草生杨柳岸,鸟啭竹林家。
不是谋生拙,无为末路赊。
这首诗表达了对戴徵士的送别情感。柔软的桑树和华丽的锦标相映,送他到烟雾缭绕的山间。他独自隐居在空山之中,门前闲适地开着几朵花。草丛生长在杨柳岸边,鸟儿在竹林间欢快地鸣叫。不是因为谋生的拙劣,而是选择了无为的生活,不必拖延在世俗的路途上。
诗中提到的“隐居”与道家思想相呼应,许多文人追求隐逸生活,向往自然,远离官场与纷扰。李端的诗中表达了一种对世俗的超脱和对自然的向往。
李端是唐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田园诗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隐逸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和自我内心的追求。
在唐代,许多士人追求隐逸生活,尤其是在经历政治动荡和个人失意之后,李端写此诗正是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寄托了对好友的惜别之情。
《送戴徵士还山》是一首典雅的送别诗,李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珍视。全诗开篇以“柔桑锦臆雉”引入,既有温和的自然景象,也暗示了友人的高雅身份。接着,诗人描绘了隐居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然和安静的渴望。尤其是“草生杨柳岸,鸟啭竹林家”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美。
在“不是谋生拙,无为末路赊”中,诗人强调了选择无为生活的心态,表明了对世俗追求的不屑与超脱。这种心境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当时许多文人的情怀: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他们选择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自由。整首诗风格清新,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友人的真挚祝福。
柔桑锦臆雉,相送到烟霞。
独隐空山里,闲门几树花。
草生杨柳岸,鸟啭竹林家。
不是谋生拙,无为末路赊。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与惜别,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情怀。
诗中提到的“柔桑”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种情感
C. 一种衣物
答案:A
“不是谋生拙”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A. 追求物质
B. 对世俗生活的超脱
C. 对财富的渴望
答案:B
诗中描绘的隐居生活有什么特点?
A. 复杂与喧闹
B. 安静与自然
C. 奢华与繁华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