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3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39:40
作者:李端 〔唐代〕
原文展示:
闻说湘川路,年年古木多。
猿啼巫峡夜,月照洞庭波。
穷海人还去,孤城雁与过。
青山不同赏,来往自蹉跎。
白话文翻译:
听说湘川的道路上,每年都有很多古老的树木。
夜晚在巫峡,猿猴啼叫,月光照耀着洞庭湖的波浪。
人们在海的尽头离去,孤独的雁儿飞过城市。
青山的景色各自不同,来往的朋友却都在耽搁时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友谊为主题,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朋友即将南游之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反映了唐代文人对友谊的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李端的《送友人》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送别诗,诗中通过对湘川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对未来的惆怅。开头两句“闻说湘川路,年年古木多”以耳闻的方式引入湘川的美丽,古木的繁茂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时间的积淀。接着“猿啼巫峡夜,月照洞庭波”描绘了夜晚的孤寂,猿声啼叫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而月光照耀的洞庭湖则为这一切增添了一层梦幻的色彩。
“穷海人还去,孤城雁与过”一句,表现了人与人之间因地理而产生的距离,孤雁飞过孤城,隐喻着友人即将远行的孤独。最后一句“青山不同赏,来往自蹉跎”则是对未来的思考,尽管青山的风景各有不同,但人与人之间的相聚与离别,终究是时间的蹉跎。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渗透着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逐句解析:
闻说湘川路,年年古木多。
猿啼巫峡夜,月照洞庭波。
穷海人还去,孤城雁与过。
青山不同赏,来往自蹉跎。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美景与表达离愁,展现了友情的珍贵与时光的无情,传达出一种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感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湘川”主要指的是哪个地方?
“猿啼”在诗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的“孤城”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