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杨道士居》

时间: 2025-05-07 06:52:10

诗句

先生修道处,茆屋远嚣氛。

叩齿坐明月,支颐望白云。

精神含药色,衣服带霞纹。

无话瀛洲路,多年别少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52:10

原文展示:

先生修道处,茆屋远嚣氛。
叩齿坐明月,支颐望白云。
精神含药色,衣服带霞纹。
无话瀛洲路,多年别少君。

白话文翻译:

这位先生居住在修道的地方,茅草屋远离尘世的喧嚣。
我叩齿而坐在明亮的月光下,支着下巴望着洁白的云朵。
他的精神中蕴含着药草的气息,衣服上带着霞光的纹路。
我们无话可谈关于瀛洲的路,已经多年未见老朋友。

注释:

  • 先生:指的是修道之人,通常是隐居的道士。
  • 茆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屋,简陋但自然。
  • 叩齿:轻轻咬着牙齿,表示思考或静坐。
  • 支颐:支着下巴,通常是思索或静坐的姿势。
  • 药色:指药草的颜色,寓意清新和养生。
  • 霞纹:晨霞或晚霞的纹路,象征美丽和幽静。
  • 瀛洲:传说中的仙岛,象征长生不老和超脱。

典故解析:

  • 瀛洲:源于古代道教文化,常用来形容理想的隐居生活或长生之地,反映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向往。
  • 此诗中反映的隐逸生活理念在唐代文学中十分常见,特别是在贾岛这样的诗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精致的意象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士生活,表达对自由和宁静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贾岛隐居时期,反映了他对道教文化的理解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与友人分别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士的生活,展现了道教文化的深邃与宁静。诗的开头以“先生修道处,茆屋远嚣氛”引入,营造了一种远离尘世、追求清净的氛围。接下来的描写,诗人以叩齿和支颐的姿态,表现出一种沉思与宁静,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精神含药色,衣服带霞纹”两句,既描绘了隐士的气质,也暗示其内心的恬淡与超然。最后两句则突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距离,不仅是时间的流逝,也是一种情感的缺失。整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了一种恬静而又略带惆怅的境地,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隐士的居所,强调其远离尘嚣。
    • 第二句:表现了诗人在月下的静谧思考,显示出一种内心的平静。
    • 第三句:通过药色和霞纹的描写,表现出隐士的高洁与和谐。
    • 第四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理想境地的向往。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士的精神比作药色,暗示其清新和养生。
    • 对仗:全诗句式工整,体现了唐诗的对仗美。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人分别的惆怅,以及对自然和道教思想的热爱。

意象分析:

  • 茆屋:象征简朴与自然。
  • 明月:象征宁静与哲思。
  • 白云:象征自由与超脱。
  • 药色:象征健康与精神的清新。
  • 霞纹:象征美丽与祥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叩齿”是什么意思?

    • A. 咬牙
    • B. 叹息
    • C. 思考
    • D. 叩门
  2. “瀛洲”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朋友
    • B. 仙境
    • C. 远方
    • D. 道教
  3.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山水
    • B. 友谊
    • C. 隐逸生活
    • D. 战争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贾岛的隐逸与王维的山水结合形成鲜明对比,贾岛更专注于内心的寂静,而王维则在自然中寻找灵感与生命的共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 《道教与唐诗》

相关查询

上梅直讲书 菩萨蛮 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未明 和柳子玉喜雪次韵仍呈述古 书韩干二马 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 两桥诗(并引) 到颍未几公帑已竭斋厨索然戏作数句 送吕昌朝知嘉州 送笋芍药与公择二首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角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包含掷的成语 辅音 说到做到 飘溺 指指点点 鱼龙夜 釜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麥字旁的字 头痛治头 张皇失错 黝瘦 蚕候 玉字旁的字 廾字旁的字 多言或中 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