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冯家溪二首》

时间: 2025-05-01 00:27:13

诗句

叠甓分渠激磑轮,云喷馀溜下通津。

莫辞满掬云湍碧,聊洒征夫缨上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7:13

原文展示:

叠甓分渠激磑轮,云喷馀溜下通津。莫辞满掬云湍碧,聊洒征夫缨上尘。

白话文翻译:

将砖石堆叠,分流渠水,激起磨轮转动,云雾般的余水喷涌而下,通向渡口。不要拒绝捧起这碧绿的急流,暂且用它来洗净征夫帽缨上的尘土。

注释:

  • 叠甓(pì):堆叠的砖石。
  • 分渠:分流的水渠。
  • 激磑(wèi)轮:激起磨轮转动。磑,磨。
  • 云喷馀溜:形容水流喷涌如云。
  • 通津:通向渡口。
  • 莫辞:不要拒绝。
  • 满掬(jū):双手捧满。
  • 云湍碧:形容水流急速而清澈。
  • 征夫:远行的人。
  • 缨上尘:帽缨上的尘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宋祁(998-1061),字子京,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兄宋庠并称“二宋”。他的诗文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此诗描绘了一幅溪边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宋祁游历或任职期间,通过对溪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旅途劳顿的慰藉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溪边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首句“叠甓分渠激磑轮”,以砖石堆叠、水渠分流、磨轮转动的景象,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次句“云喷馀溜下通津”,则通过云雾般的余水喷涌而下,通向渡口的描写,增添了诗意的流动感。后两句“莫辞满掬云湍碧,聊洒征夫缨上尘”,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旅途劳顿的慰藉之情,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叠甓”、“分渠”、“激磑轮”等动作,描绘了溪边的水利设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
  • 次句以“云喷馀溜”形容水流的喷涌,形象生动,“下通津”则指明了水流的方向,增添了诗意的流动感。
  • 后两句通过“莫辞”、“满掬”、“云湍碧”等词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旅途劳顿的慰藉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云喷馀溜”将水流喷涌比喻为云雾,形象生动。
  • 拟人:“莫辞满掬云湍碧”中的“莫辞”赋予了水流以人的情感,增添了诗意的亲切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溪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旅途劳顿的慰藉之情,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叠甓、分渠、激磑轮、云喷馀溜、通津、云湍碧、征夫缨上尘。
  • 详细解释:叠甓和分渠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激磑轮和云喷馀溜描绘了水流的动态美,通津指明了水流的方向,云湍碧形容水流的清澈,征夫缨上尘则表达了旅途的劳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叠甓分渠激磑轮”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溪边的自然景观 B. 溪边的水利设施 C. 溪边的农田景象 答案:B

  2. 诗中“云喷馀溜下通津”中的“通津”指的是什么? A. 通向渡口 B. 通向城市 C. 通向山谷 答案:A

  3. 诗中“莫辞满掬云湍碧”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B. 对旅途劳顿的厌倦 C. 对水流的恐惧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通过描绘赤壁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历史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描绘山居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宋祁的《冯家溪二首》与苏轼的《赤壁赋》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但宋祁的诗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而苏轼的赋则更注重历史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祁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宋祁的生平和创作。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烛影摇红 辛巳秋怀味琴 烛影摇红 仙人拳花 烛影摇红 秋宵用梦窗元夕微雨韵 烛影摇红 端午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 柳 烛影摇红 瓶中蜡梅一夕风摧 烛影摇红 二月二十二日,送素君柩葬菱溪,舟中望寄园,凄然欲涕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神而明之 圣人窟 西字头的字 包含糠的成语 三险 草字头的字 远溯博索 女字旁的字 业字旁的字 匸字旁的字 全无忌惮 义无所辞 包含媳的词语有哪些 鹄举 击斩 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俯角 金尽裘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