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8:2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8:25:12
杨应宁母安人受封诗 李东阳 〔明代〕
老去逢恩不自知,半生勤俭鬓成丝。 家如夫子长存日,身似郎君未贵时。 拜忆登堂晨贺早,醉沾开阁夜归迟。 百年桑梓瞻依地,一度生辰一献诗。
年老时遇到恩赐自己却未察觉,半生勤劳节俭使得鬓发如丝。 家庭如同丈夫在世时一样,自己则像儿子尚未显贵时那样。 早晨登堂拜谢记忆犹新,夜晚在开阁宴饮后归家迟缓。 百年来对故乡的敬仰之地,每逢生日便献上一首诗。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湖广茶陵(今属湖南)人。他是明代中期的文学领袖,与杨慎、王世贞并称“后七子”。其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以诗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为杨应宁的母亲安人受封而作。诗中表达了对安人半生勤俭的赞美,以及对她受封的祝贺。通过对比家庭和个人的过去与现在,展现了安人的生活变迁和家族的荣耀。
这首诗通过对安人半生勤俭的描绘,展现了她的坚韧和朴素。诗中“老去逢恩不自知”一句,既表达了安人对恩赐的谦逊,也反映了她的淡泊名利。后文通过对比家庭和个人的过去与现在,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朴素和坚韧的品质。诗的结尾以“百年桑梓瞻依地,一度生辰一献诗”作结,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也体现了对安人生日的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贺寿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安人半生勤俭的描绘,展现了她的坚韧和朴素,以及对故乡的深情和对生日的祝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老去逢恩不自知”表达了安人的什么品质? A. 谦逊 B. 骄傲 C. 淡泊 D. 贪婪
“半生勤俭鬓成丝”中的“鬓成丝”象征什么? A. 岁月的痕迹 B. 美丽的容颜 C. 年轻的状态 D. 富有的生活
诗的结尾“一度生辰一献诗”体现了什么? A. 对故乡的深情 B. 对生日的祝福 C. 对恩赐的感激 D. 对勤俭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