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38: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38:23
探春令
作者:屈大均 〔明代〕
一春春暖似春寒,值炎州多雪。
喜海棠开出枝枝铁。
蚤催得芳菲节。
晓风频遣黄莺舌。
向愁人先说。
说玉杯满酌,琵琶洲上,沉醉娟娟月。
一春的气温虽然暖和,却又像春寒一样,正值炎州多雪的时节。
喜见海棠花开,枝头上满是花朵。
早早地催促着花香四溢的节日。
清晨的微风频频送来黄莺的歌声,
先向愁苦的人诉说。
说玉杯已满,酒在杯中,琵琶洲上,沉醉于这柔和的月色中。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0年-1640年),字季武,号云溪,明代诗人,擅长诗文,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尤以咏物和抒情见长。屈大均在其生平中游历广泛,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探春令》创作于明代,正值春天,诗人借春景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在那个时代,春天常被视为生机与希望的象征,诗人通过描绘春花与黄莺,传达出焕发生机的情感。
《探春令》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词,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春的气息和自然的美丽。开头两句“春暖似春寒,值炎州多雪”便展现了春天的温暖和寒冷交织的复杂情感,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并不总是令人欢喜的。接下来的“喜海棠开出枝枝铁”则表现了对春花的期盼与欣喜,海棠的绽放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晓风”和“黄莺舌”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的美好。然而,诗人又提到“向愁人先说”,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愁苦的关怀。最后,提到“玉杯满酌,琵琶洲上,沉醉娟娟月”,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表达了在美酒和月色下的沉醉与享受。
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屈大均展现了春天的魅力与生活的乐趣,给人以心灵的慰藉与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描绘春花与自然景色,传递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海棠”象征什么?
“晓风频遣黄莺舌”中“黄莺”指的是什么?
诗中“玉杯”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屈大均的《探春令》与杜甫的《春夜喜雨》都以春天为主题,但屈大均的诗歌更加欢快,注重描绘春天的美好,而杜甫则更侧重于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