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探春令》

时间: 2025-05-02 21:38:23

诗句

一春春暖似春寒,值炎州多雪。

喜海棠、开出枝枝铁。

蚤催得、芳菲节。

晓风频遣黄莺舌。

向愁人先说。

说玉杯满酌,琵琶洲上,沉醉娟娟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38:23

原文展示

探春令
作者:屈大均 〔明代〕

一春春暖似春寒,值炎州多雪。
喜海棠开出枝枝铁。
蚤催得芳菲节。
晓风频遣黄莺舌。
向愁人先说。
说玉杯满酌,琵琶洲上,沉醉娟娟月。


白话文翻译

一春的气温虽然暖和,却又像春寒一样,正值炎州多雪的时节。
喜见海棠花开,枝头上满是花朵。
早早地催促着花香四溢的节日。
清晨的微风频频送来黄莺的歌声,
先向愁苦的人诉说。
说玉杯已满,酒在杯中,琵琶洲上,沉醉于这柔和的月色中。


注释

  • 春暖似春寒:春天的温暖,却又带着寒意,表达了春天气候的不稳定。
  • 炎州:指的是炎热的地方,可能是指南方的地区。
  • 海棠:一种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芳菲节:指春天的花香四溢的节日,象征着春天的繁荣。
  • 晓风:清晨的微风,带来生机与希望。
  • 黄莺舌:形容黄莺的鸣叫声,给人以悦耳的感觉。
  • 玉杯:象征美酒的杯子,传达出饮酒的愉悦。
  • 琵琶洲:指的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可能是指酒宴的场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屈大均(1560年-1640年),字季武,号云溪,明代诗人,擅长诗文,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尤以咏物和抒情见长。屈大均在其生平中游历广泛,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探春令》创作于明代,正值春天,诗人借春景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在那个时代,春天常被视为生机与希望的象征,诗人通过描绘春花与黄莺,传达出焕发生机的情感。


诗歌鉴赏

《探春令》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词,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春的气息和自然的美丽。开头两句“春暖似春寒,值炎州多雪”便展现了春天的温暖和寒冷交织的复杂情感,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并不总是令人欢喜的。接下来的“喜海棠开出枝枝铁”则表现了对春花的期盼与欣喜,海棠的绽放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通过“晓风”和“黄莺舌”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的美好。然而,诗人又提到“向愁人先说”,让人感受到一种对愁苦的关怀。最后,提到“玉杯满酌,琵琶洲上,沉醉娟娟月”,更是将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表达了在美酒和月色下的沉醉与享受。

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屈大均展现了春天的魅力与生活的乐趣,给人以心灵的慰藉与启迪。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一春春暖似春寒:描绘春天的气候,暖和而又略显寒意,表现出春天的不确定性。
    2. 值炎州多雪:说明地点是在炎热的地方,却下雪,反映出自然的奇特。
    3. 喜海棠开出枝枝铁:用“铁”来形容海棠的坚韧,表达对春花的喜悦。
    4. 蚤催得芳菲节:春天的花香四溢,意味着春天的来临。
    5. 晓风频遣黄莺舌:清晨的微风带来黄莺的歌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好。
    6. 向愁人先说:表达了对愁苦人们的关心。
    7. 说玉杯满酌,琵琶洲上,沉醉娟娟月:描绘了饮酒的场景,展现了沉醉于春夜的愉悦。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海棠比作“枝枝铁”,显示出其坚韧。
    • 拟人:晓风被赋予了“遣”的能力,给人以生动的感觉。
    • 对仗:整体结构严谨,形成和谐的韵律。
  •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描绘春花与自然景色,传递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着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海棠花:代表着春天的美丽和爱恋。
  • 黄莺:象征着春天的歌唱与生机。
  • 玉杯:象征着欢庆和享受。
  • 琵琶洲:代表着美好的环境和欢乐的聚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海棠”象征什么?

    • A. 冬天
    • B. 春天
    • C. 秋天
    • D. 夏天
  2. “晓风频遣黄莺舌”中“黄莺”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鸟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酒
  3. 诗中“玉杯”象征什么?

    • A. 忧伤
    • B. 欢庆
    • C. 贫穷
    • D. 思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屈大均的《探春令》与杜甫的《春夜喜雨》都以春天为主题,但屈大均的诗歌更加欢快,注重描绘春天的美好,而杜甫则更侧重于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明清诗文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洞仙歌 洞仙歌 倚吴蘋香女士调并用原韵 洞仙歌 洞仙歌 古林寺 洞仙歌 洞仙歌 浮丘石上作 洞仙歌 宜兴慕蠡洞,又名牟尼洞,次清陈维崧善卷洞韵 洞仙歌 题曾旭初丈邯郸梦影图 洞仙歌 其五 江远阁深,人别梦在,镜月留夕,帘波荡春,未免凄益,以感安倩玉龙双翠寄向渌西楼上歌也 洞仙歌 咏绿萼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国利民福 闿悦 毁罚 忘其所以 越女 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耳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里字旁的字 香字旁的字 未窥全豹 轩鼎 悠然自适 师老民困 歹字旁的字 口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