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调笑令》

时间: 2025-04-28 23:06:34

诗句

春晓。

春晓。

一粟银红焰小。

绣帘风警花铃。

宿醉恹恹未醒。

醒未。

醒未。

谁教鹦哥唤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06:34

原文展示:

调笑令
春晓。春晓。一粟银红焰小。
绣帘风警花铃。宿醉恹恹未醒。
醒未。醒未。谁教鹦哥唤起。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早晨,春天的早晨。微小的银红色火焰在燃烧。
绣帘在风中轻轻摇动,花铃发出声响。宿醉的我恹恹沉沉还未醒。
醒了吗?醒了吗?是谁教鹦鹉来叫醒我?

注释:

  • 春晓:春天的清晨。
  • 一粟:形容火焰微小,银红焰即微弱的火焰。
  • 绣帘:绣花的帘子,常用于装饰,增添春意。
  • 宿醉:指前一晚喝酒过度,今早感到昏沉。
  • 鹦哥:鹦鹉,能够模仿人声,象征着醒来的催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倩,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著称。她的诗歌常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展现出清新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季清晨,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以及在宿醉后的迷离感受,反映了她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内心的微妙情绪。

诗歌鉴赏:

《调笑令》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诗中“春晓”二字反复出现,增强了时间的流动感和对春天的期盼。开篇的“一粟银红焰小”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将微小的火焰与春天的生机联系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暖而亲切的氛围。

接着,诗人用“绣帘风警花铃”描绘了春晨的静谧与生动,带着风的轻拂,花铃轻响,传达出一种和谐的自然声音。此时,诗人却因为“宿醉恹恹未醒”,表现出一种懒散和迷糊的状态,与春天的生机形成了鲜明对比,增添了几分幽默感。

最后的“醒未。醒未。谁教鹦哥唤起”,通过鹦鹉的叫声暗示着外界对诗人的催促,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调侃。这首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透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晓。春晓。——反复强调春天的早晨,渲染出春季的气息。
  2. 一粟银红焰小。——以火焰象征微弱的生命力,寓意春天的初现。
  3. 绣帘风警花铃。——描绘自然景色,绣帘随风摇曳,花铃轻响,传达春天的活力。
  4. 宿醉恹恹未醒。——表现个人状态,宿醉的疲惫与春天的清新形成对比。
  5. 醒未。醒未。——重复的提问,显示诗人的迷茫与无奈。
  6. 谁教鹦哥唤起。——用鹦鹉的叫声作为外界的催促,增加幽默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小火焰”比喻春天的初生。
  • 拟人:绣帘与花铃被赋予了生命,表现自然的灵动。
  • 对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晨的描绘,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个体的懒散,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幽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宿醉状态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晓:象征希望与新生。
  • 银红焰:代表微弱而温暖的生命力。
  • 绣帘:象征美好与生机。
  • 花铃:反映自然的声音与活力。
  • 鹦哥:象征外界的催促与生活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调笑令》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王倩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宿醉恹恹未醒”表达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 A. 精力充沛
    • B. 昏沉迷糊
    • C. 高兴愉快
    • D. 忧伤失落
  3. “醒未。醒未。”这句的作用是?

    • A. 表达肯定
    • B. 强调迷茫
    • C. 说明清醒
    • D. 表示惊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春晓》与《调笑令》均描绘春天的清晨,但前者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而后者则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幽默。两者共同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却在风格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

相关查询

憎蚋 还留石亭 去郡三思 其二 题刊字蔡生 以人生五马贵莫受侵为韵送胡献叔守邵阳 山桥月夜 呈知郡汪少卿 水调歌头 和罗足赠示 入闽 其二 八咏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足字旁的字 瑶草奇花 扣扉 包含腮的成语 糸字旁的字 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以弱制强 非字旁的字 积沙成滩 遐州僻壤 夷难 大字旁的字 厚此薄彼 小事不糊涂 死胡同 广字头的字 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运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