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5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57:41
调笑令 四首 其四
作者: 屈大均
边月。边月。何用光争积雪。征人见尔生情。为似闺中镜明。明镜。明镜。不得长含双影。
这首词的意思是:月光照耀在边疆,何必为了争夺那积雪的光辉而感到不安。征战的士兵看到你,心中便生起一丝思念,因为你就像闺中明亮的镜子。明亮的镜子,明亮的镜子,无法长久地承载双重的影像。
屈大均(1560年-1635年),字子厚,号澹斋,明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一生经历了明末的动荡时代,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屈大均在诗词中常表现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时局的感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调笑令》是屈大均创作的一系列词作之一,写于明末动荡的历史背景下。诗中表达了征人的思乡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给人们带来的忧愁和感伤。
这首《调笑令》通过边月的意象,深刻地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边月的明亮与积雪的洁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象征着美好的事物和征人内心的孤独。月光如镜,折射出征人心中对故乡的那份渴望。
“何用光争积雪”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事物本质的超然态度,他认为月光和积雪自有其光辉之处,无需相互争斗。这里暗含了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感悟。
而“明镜”则是对情感的进一步升华,镜子不仅是外在的物体,更是内心情感的折射。征人看到月光,仿佛看到了故乡的影像,这种情感深刻而又细腻,展现了人们在离别时无法言喻的思念。
整首词在形式上简洁明了,却蕴含了深切的情感与哲理,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有对人心的深刻洞察,展现了屈大均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功力。
整首词围绕“思乡”展开,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关于“边月”的描述,下列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何用光争积雪”表达了诗人的哪种情感?
“明镜”在诗中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