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再悼邦节弟》

时间: 2025-05-02 05:50:53

诗句

满腹书何用,谋身事竟非。

中堂亲尚在,私室子畴依。

人去惊沤没,秋来愁雁飞。

它时风雨夕,想忆泪沾衣。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0:53

原文展示:

再悼邦节弟 满腹书何用,谋身事竟非。 中堂亲尚在,私室子畴依。 人去惊沤没,秋来愁雁飞。 它时风雨夕,想忆泪沾衣。

白话文翻译:

满腹的学问有什么用,谋求自身的事情竟然不如意。 家中的长辈还在,私下的孩子依靠谁呢? 人离去如同泡沫消失,秋天来了,忧愁随着雁飞。 在未来的风雨夜晚,回忆起来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

字词注释:

  • 满腹书何用:形容学问虽多,但未能用于实际。
  • 谋身事竟非:指个人计划或追求未能如愿。
  • 中堂亲尚在:家中长辈仍然健在。
  • 私室子畴依:私下里孩子们依靠谁。
  • 人去惊沤没:人去世如同泡沫消失,比喻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 秋来愁雁飞:秋天到来,雁群南飞,引发忧愁之情。
  • 它时风雨夕:指未来的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
  • 想忆泪沾衣:回忆往事,泪水沾湿了衣襟。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提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姜特立在悼念其弟邦节时所作,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切哀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学问无用、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深切哀思,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亲情的深刻理解。诗中“满腹书何用”一句,既是对现实无奈的抒发,也是对人生价值的反思。而“人去惊沤没,秋来愁雁飞”则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满腹书何用”,表达了诗人对学问未能用于实际的无奈。
  • 次句“谋身事竟非”,进一步抒发了个人计划未能如愿的失望。
  • 第三句“中堂亲尚在”,提及家中长辈,暗示了对家庭责任的思考。
  • 第四句“私室子畴依”,表达了对孩子未来依靠的担忧。
  • 第五句“人去惊沤没”,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 第六句“秋来愁雁飞”,以秋天和雁飞为背景,增添了诗的哀愁氛围。
  • 最后两句“它时风雨夕,想忆泪沾衣”,预想未来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回忆往事,泪水沾湿了衣襟,深化了诗的情感表达。

修辞手法:

  • 比喻:“人去惊沤没”,将人的去世比作泡沫消失,形象生动。
  • 拟人:“秋来愁雁飞”,赋予秋天和雁群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生命无常和亲情的深刻感悟,通过对学问无用、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逝去亲人的深切哀思,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亲情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泡沫:象征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 秋天:象征哀愁和离别。
  • 雁飞:象征离别和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满腹书何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学问的自豪 B. 对学问无用的无奈 C. 对学问的渴望 D. 对学问的忽视

  2. “人去惊沤没”中的“沤没”比喻了什么? A. 生命的永恒 B. 生命的短暂 C. 生命的辉煌 D. 生命的平凡

  3. 诗的最后两句“它时风雨夕,想忆泪沾衣”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乐观 B. 对过去的遗忘 C. 对未来的忧虑 D. 对过去的回忆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了对离别的哀思。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但姜特立的诗更侧重于对亲情的哀思。
  •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离别的哀思,但姜特立的诗更侧重于对生命无常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姜特立的诗作,可进一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查询

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 隽阳道中 春闺怨 江岸秋思 秋日山中寄李处士 田翁 闲居书事 送友游吴越 秋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津滴 包含楹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喝的词语有哪些 言能践行 黽字旁的字 门斗 渀湃 克字旁的字 犀焰 乛字旁的字 绞丝旁的字 吐属不凡 闻名遐迩 福不重至,祸必重来 包含谐的成语 道傍之筑 反犬旁的字 遥呼相应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